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深圳社工抵达鲁甸服务
深圳社工抵达鲁甸服务
国庆假期,深圳社工到鲁甸灾区向灾民提供支援服务。 通讯员 陈雪 摄
深圳商报记者 管亚东 通讯员 陈雪
国庆长假,云南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服务队深圳分队11名社工,赶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灾区开展为期20多天的灾后重建工作。节日期间,深圳社工们坚守工作岗位,为灾区同胞提供服务。
35岁的一份最好生日礼物
10月5日,是深圳社工鲁甸支援服务队接手广州服务队工作后的第二天。这一天,也是深圳服务队领队林江35岁生日。
林江是深圳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的干部,此次带队到灾区开展服务,不仅负责制定整体服务规划与具体方案,还要承担诸多一线工作。
生日这天傍晚,林江用一台投影机、一台电脑、一张简单白布,用公益微电影《新农村》为安置区带来欢声笑语。灾区同胞们看着电影,有说有笑,使小小的临时电影院里充满温暖。
电影结束后,林江站在路旁,打着手电筒为灾区居民照路,并叮嘱“小心看路”、“慢慢走”等。林江说:“没有家人陪伴、没有蛋糕,生日也同样有意义。”
“律师社工”跋涉20公里调解纠纷
来自重庆的张卓华,曾经是一名资深律师,2010年加入深圳社工团队,现在,她不仅是一名深圳注册社工,还担任着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副秘书长,此次灾后支援服务,她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便成为了这支年轻社工团队里的大姐姐。10月1日,来到鲁甸的第一天,她便用热情感染了灾民,经过几天的相处,精通鲁甸地区方言的她获得了灾区同胞的充分信任,老乡们特别愿意向她透露心声。在葫芦桥茶馆与一名当地妇女交谈过程中,张卓华了解到其受到婚姻财产纠纷困扰,便秉承着社工的职业操守,运用自己13年的法律工作经验,主动帮助该名老乡进行调解服务。
虽然这名老乡家住在20公里外的地方,虽然当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但她仍坚持踏过难行的山路,到老乡家中开展了第一次调解服务,希望能够及时为当地居民排忧解难。因为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她选择了加入深圳社工队伍,更因为深受社工助人精神感染,她此次来到了鲁甸。就如她自己所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微不足道的事,能够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收获。”
付出是深圳社工最大的收获
来自深圳启明星社工机构的林志峰,是一名资深的灾后重建社工,曾参加过汶川、伽师、马贵等自然灾害后救援工作,长期关注现代社会工作介入自然灾害后的救灾、重建。他说“面对天灾,只要团结一致,手牵手、心连心,悲痛就会化为无穷无尽的力量。”此次得知深圳社工将赶赴鲁甸开展灾后支援服务,他毅然放下机构的管理工作,投入到本次的救援工作中,不辞辛苦地挨家挨户走访,使得整个灾区的信息进一步更新、完善,还发现了关注较少但需求较大的大字塘社区,及时带领团队介入提供服务,填补了支援的空白区。此外,林志峰还一直默默为灾区捐助资金和物资,用服务的开展和物资的提供,共同践行公益价值理念,为灾区同胞送上温暖的帮助。
作为深圳初级督导的朱红艳,是一名有着7年丰富社区服务经验的资深社工,具备专业敏感度的她,到达灾区后,顾不上休息,连夜深入灾区,运用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积极挖掘村里有特长的妇女、老年人资源,培育骨干,发展社区互助组织。短短两天内,葫芦桥当地的第一支由20余名妇女组成的志愿队便诞生了,她们在朱红艳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为社区的老残人士编织棉鞋、棉衣、围巾等物资的暖冬计划,准备迎接灾区震后的第一个冬天。作为资深督导,在接下来近20天的服务中,朱红艳还将承担着此支深圳社工服务队的督导工作,帮助社工们解决专业上的困惑,提供情感和行政方面的有力支持。
11名深圳社工在鲁甸灾区身体力行,发挥专业优势传递着正能量,用生命影响生命,展示着深圳这样一座温暖、包容而具有爱心的城市品格。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4/1008/180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