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阶段工作总结
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阶段工作总结
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携手云南连心社火德红镇安置区服务工作全面展开
-------中国社工协会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阶段总结
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于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进驻鲁甸县火德红镇,对该镇六个灾民安置点进行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在中国社工协会和云南省、昭通市民政部门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全体队员的齐心协力、发挥优势,与火德红镇党委、政府紧密配合,和本土社工机构亲密协作,维护安置区秩序、调整安置区民众心理、加强对儿童和老人的抚慰、重点关注伤残灾民出院后康复治疗和心理重建。按照服务队的计划和要求,我们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优势,突出队伍亮点、强项
(一)明确岗位职责、搭建内部沟通平台。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在进入鲁甸后,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根据首批队员均具备较强的机构、企业管理经验和政府沟通能力的特点,决定找一家云南本地的社工机构进行一对一联动,首先进一步明确了队员岗位职责,具体是:队长林平光负责全面工作及与中国社工协会密切联系沟通;副队长杨刚负责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及财务管理;雷建华负责协调兄弟社工机构及媒体报道素材收集工作;李兵负责信息撰写、报送工作;张维负责安置区灾民资料收集及慈善组织的协调工作;吴宇负责大项目筹备及本地社工培训工作;在北京总会的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及医务社工联盟办公室则负责文字、信息收集整理、上传下达工作。坚持每天有日志(以“队长日记”形式独家授权给社工中国网发布)、每周总结、每月汇总及报送工作;建立内部微信群24小时无缝隙联络,通过明确岗位和职责,发挥队员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在火德红镇开展专业社工服务。
(二)制度标准化、管理军事化。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制度、值班值日、请销假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社工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及内务管理军事化,促使队员各自履行好职责,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安置区社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半军事化社工服务队伍。
(三)坚持专业化的工作原则。根据中国社工协会的统一部署及要求,社会服务和孵化培训“双介入”原则是协会服务队的指导思想。从昆明培训期间开始,全队即根据云南省民政厅相关部门及督导组的意见,结合本队队员的心理干预技术及社会团体协调优势,适时调整人员及时间分配,制定了“技术优先、资源共享”的融合性工作流程,并积极参与民政部直接领导下的“鲁甸8.03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建设。
二、联合、培育本土社工机构
(一)强强联手推高本土机构。协会服务队所在的火德红安置区共有六个安置点,均以原来居住的自然村为基础集中入住帐篷,目前此区域有几个民间社会组织在服务。为了更好的服务灾民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民政部及协会交给的任务,在与这些机构联系、互助的同时,经过考察与多次磋商,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与本地知名社工机构“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最终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组建“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并以“高效、出彩”做为联合体的共同工作目标,力求建立“永不撤退的火德红社工服务平台”。
(二)加强管理携手并进。我们在帮助连心机构完善工作及生活设施的同时,强化联合体的半军事化管理,在保障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社工站值班和值日制度,每天安排2名队员在社工站值班值日,确保服务站早8点至晚10点期间社工站(含安置点帐篷)随时有人,同时物色、培养安置点的本地青年参与服务点(功能帐篷)的管理,与灾民共同营造一个温馨整洁、管理有序的安置区。
(三)开放平台扩大交流。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正式建立后,动用了所有可能的渠道和资源,以服务信息卡、工作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将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推广出去:一是在各级领导的来访兄弟社工团队的交流活动中整合信息,兼顾政府、社工机构及安置区灾民的需求,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和理念,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二是以社工站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目前灾民到社工站参加活动已是常态,火德红茶室、火德红画苑、火德红棋牌室以及火德红电影院都已经相继开展项目服务,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变“接受服务”为“自我管理”,在社工站建立起来以后,各活动室已经渐渐培养出能够服务安置点灾民的志愿者,他们在服务他人的时候自身也得到了愉悦,也是我们开展心理重建的终极目标。
三、与政府同步、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合作
本次行动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这是中央政府发起和部署的、建国以来首次有组织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行动,也有探索的含义,倍感光荣的同时,必须始终与政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行动的成功。云南省民政厅和昭通市民政局从领导到工作人员的全力投入及配合,体现了新时期民政人的良好风貌,使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感到温暖。协会服务队主动提出协助政府建设“鲁甸8.03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选址、人员配备及开展工作等全面配合,“中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启动。
与此同时,加强灾区各社工机构亲密协作、资源共享的效果初步显现:
(一)应邀出席广东社工服务队在龙头山镇葫芦桥地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实地参观了广东社工服务队设在安置区的葫芦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同时与北京、上海等服务队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加强了与其他社工服务队的工作联系,学习了实务经验,了解了灾区实际情况和受灾群众的需求,乃至服务队本身的需求,为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和各服务队携手共同开展合作服务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应广东服务队要求在龙头山葫芦桥安置点为一位精神病患者会诊,则充分实践了出发前协会领导强调的“专业性”及 “协作性”原则,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在鲁甸社工圈的口碑正在迅速提升;
(二)我们召集同在鲁甸震区提供服务的北京队、上海队、广东队和云南省团委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到北京心红旗社工服务站举行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希望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更大的工作凝聚力,在灾区社会工作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服务,使得的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
(三)召集并主持火德红镇各个服务机构包括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鲁甸青年创业中心和活力蓝帐篷等齐聚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工社会工作站,讨论联手在火德红镇组织一场灾民国庆娱乐活动,达成意向后指定了具体的负责人并分头开始准备。
四、我们的强项是执行力
(一)利用资源 击碎困难。有序服务现有安置点的同时了解到深山里资源覆盖不到的地方,有的安置点距离火德红镇较远,并且路基本不通。经过多方协调在普通车辆无法进入到情况下我们找到了大卡车,艰难行进到达目的地后,我们了解到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并且急需帮扶,协会服务队决定在当晚放场电影来调剂灾民心情,并且在国庆节当天将对全社区居民开放一天的国庆大锅宴;
(二)找对需求 迅速融入。也许是小小“火德红茶舍”的举动感动了村民,从大坪安置点的工作帐篷搭建、庄严的国旗和协会服务队的队旗的树立以及物资的运送和搬运,处处有安置点村民的大力协助,画面和谐、温馨!这就是我们的互动服务,使村民重新融入了社会。认同和融入,是社工接触人群的基本条件,显然在这个社区,我们初见成效———青年们在参与、孩子们喜欢在我们的帐篷里跑来跑去、老人们主动走过来攀谈......
(三)对接慈善放飞梦想。9月22-27日,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鲁甸社会工作服务队作为支持单位的2014“吉利HOPE·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走进了鲁甸县火德红镇鹊落小学,为那儿的孩子们带来体育器材和为期一周的体育课程。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特殊志愿者——著名足球运动员、前男足国家队员李金羽。此次支教的鹊落小学属于“803鲁甸地震”重灾区,教学楼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成为危房,孩子们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学习。本次慈善联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四)梯队完备资源充足。作为援助团中的“国家队”,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能够随时整合和调动全国各地的心理及社工专家来到一线,仅仅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和各个专业学部报名已经超过三个梯队;目前第二梯队人员已经抵达鲁甸,他们由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园艺治疗学部的五位志愿者组成:周萌,心理学博士,资深媒体人,沈阳优创和合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CKO(首席知识官);林波, 原解放军54694部队义务兵,期间曾参加一次抗洪抢险救灾;胡贺金,社工师,中共党员,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主任,主要负责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于洋,沈阳大学毕业,2001年至今 沈阳广播电视台记者,沈阳优创和合心理服务公司“爱的蓝丝带”志愿者;江寒,中国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硕士,沈阳优创和合心理服务公司“爱的蓝丝带”志愿者。他们将进行第一波的专业心理抚慰、社区社工、心理重建试点及帮扶工作。
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在火德红各个安置点和云南连心社联合工作站通力协作取得了初步成绩,为今后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镇上安置点比较分散,还有一些服务不到位及个案介入还不够深入等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只争朝夕、周密计划,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作为核心手段,逐步加强民众的必胜信念及重建家园的技能。与此同时,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和本土社工机构合作,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圆满完成民政部和协会交给的光荣任务。
中国社工协会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
2014-09-29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14/1024/17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