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惠州志愿者:专业社工扶上马 孵化基地送一程

惠州志愿者:专业社工扶上马 孵化基地送一程

 

原题:惠州青年志愿者:专业社工“扶上马” 孵化基地“送一程”

专业社工成了志愿者的“导师”

一张不大的桌子,满满地坐了20来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挠挠头,有些苦恼地发问:“我们想去养老院、孤儿院做志愿服务,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联系,去探望那些老人和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带什么样的礼物才合适?”

“志愿者要么不做服务,要做的话就做些有用的。”看了眼对面“眼神特别认真”的学生志愿者,苏敏缓缓开口道。她是广东省惠州市名家工作室的专职社工,今天,团惠州市委特地为华罗庚中学的学生志愿者“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向专业社工“取经”。

苏敏不建议赠送食品给老人。她给这些学生志愿者讲起了例子,“你们送水果,可能有些老人有糖尿病不能吃,还有一些有高血压的老人,这些志愿者是很难统一的。”

稍顿片刻,这个社工专业出身的女孩给出了建议:“你们可以先致电咨询,甚至直接上门了解,了解他们有什么物资、设备是欠缺的。比如说微波炉、助听器等等,这可能更值得我们考虑。”

话音刚落,问题又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拉不到赞助怎么办”“青年志愿者协会将近80个人,可就那么几个骨干在干活儿,怎么调动其他志愿者的积极性?”……

整个一下午,苏敏和同事都忙着解答这些学生志愿者的问题,他们建议拉赞助的志愿者学会迎合目标公司的“口味”,多想想“赞助公司能在活动中受益什么?”他们给志愿者协会骨干出主意,在招新时设计“志愿者报名表”,了解每个志愿者的特长、服务意愿、个人期望,活动开展前听取志愿者的意见,让他们感觉“被重视”。

“收获良多”,华罗庚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吴志勇连连赞叹,这个中学生志愿者直言“幸运”,“很多大学的志愿者都不一定能得到这么专业的指导。”华罗庚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当即决定,未来将派志愿者参与名家工作室的专业社工服务,全程学习。

在名家工作室,类似的“社工+志愿者”的交流活动不在少数。就在半个月前,也是在这个150平方米的房间里,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带着学校青协的指导老师和19名骨干,从城东的学校跑到城西的名家工作室,用一个多小时,向专业社工“导师”求教,气氛同样“热烈而融洽”。

全市28万名青年志愿者“触手可及”的名家工作室

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来名家工作室“取经”的志愿者已经不下百人,教师、高校学生、中学生,甚至是监狱干警和法官都来这儿寻找让“志愿服务更专业”的秘诀。

数据的背后正是团惠州市委“尝鲜”设立全国首家“社工+志愿者”名家工作室的初衷。

在团惠州市委书记张莉兰看来,社工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助人者,他们具有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方法和体系。而志愿者则拥有大爱奉献的精神和贴近实际的热情和干劲。双方各有优势、各有所需。因此,“如何整合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更好地实现志愿服务的资源优化和对接,成了团惠州市委高度重视的关键工作。”针对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和社工工作的发展趋势,团惠州市委与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明确了推动“社工+志愿者”模式,提升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工作思路,并于今年3月,正式建立了被寄予“提高惠州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作用的“社工+志愿者”名家工作室。

专业化,成了名家工作室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志愿者的关键。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总督导、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李家华,北京志愿者服务研究会副秘书长辛华,这些“业界大牛”都被请到了惠州当地一个居民社区里的名家工作室,分别给志愿者授课。

一间几十平米的培训室,这些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几乎“零距离”,苏敏记得很清楚,每次讲座,几十个座位老早就被抢光了,“坐了一大半的居委会阿姨”。

张莉兰说,名家工作室是全市28万青年志愿者“触手可及的‘家。3名专业社工每周上班6天,除了接待来访的志愿者,他们还针对志愿者开展服务时常遇到的问题,以文字的形式回答,做成《志愿者手册》,赠送给全市的青年志愿者。

 

给志愿者团队造一个“孵化器”

名家工作室的名气大了起来,不久前,惠州当地的监狱找到了团市委,希望名家工作室帮助监狱建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对市民进行规模化的法制教育。当地的律师协会也有同样的社会公益诉求,他们也希望通过名家工作室的组织培训,建立律师志愿服务队。

在苏敏看来,这些志愿服务团队的建立都跟社会环境的变化有着紧密关系,而这“也正是社工为何要帮助志愿者团队转型升级的原因”。

理念的普及、志愿服务技巧的培训、筹划相关的讲座,苏敏和同事忙了起来,他们坚持“慢工出细活儿”,正为这两支志愿服务团队“孵化”属于他们的独家《志愿者手册》。

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开展更早一些的社区,志愿服务团队转型升级也正顺利进行。去年底开始担任金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主任的陈丽珠有着5年多的社工工作经验,一来到金湖社区,她就开始着手落实“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社区居民从事的行业众多,而在金湖社区的150人志愿者队伍中,学生、医生、律师等等职业的居民占比较高,但在过去,所有的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大家一窝蜂地参加”,“没有针对性,参与率也不算高”。

陈丽珠打起了算盘,她决定用社工专业知识来帮助这支志愿者团队“升级转型”,在她的设计下,150人的团队将被分成常规活动服务队、探访队、专才义工队等,律师和医生等加入专才义工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也让他们更有成就感”。而学生多划入以关爱老年人为主的探访队,“献爱心的同时学会孝敬老人,理解孝道”。

她还设计了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等,为的就是给志愿者“更强的归属感”,让这些志愿者团队能“更专业,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希望推动专业化公益组织引领培育社会公益组织、草根组织。”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杜睿说。

杜睿表示,随着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愈发重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对社会组织的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一些条件成熟的志愿服务队、民间公益组织在团惠州市委的积极推动下,登记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或社团,通过社会化的运营管理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承接政府公共职能和重点公共项目的生力军”。

志愿者反馈,让社工服务“更接地气”

虽然“大刀阔斧”地帮助志愿者团队转型升级,但陈丽珠还是不停感叹:“志愿者帮了我们大忙”。

陈丽珠想给社区里的老人办健康讲座和做义诊,要是按照以往的情况,她得“一次次往医院跑找支持”,但如今,社区里的医生志愿者帮了她“大忙”,又是联系同事组织义诊,又是跑前跑后布置讲座现场,杂活儿累活儿干了不少,“要不是志愿者帮忙,搞一场讲座我们3个社工得累坏”。

这样的感受,水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管黄吉兴也有。他们的活动不少,尤其是暑期针对水北社区的儿童,各类亲子、手工、文化类的服务,“应有尽有”。

暑假到来前几天,黄吉兴感觉有点没底,在社工这个岗位上工作快10年的他很清楚,“这种暑托班针对儿童,又是免费的,家长很难放心,报名的情况肯定不理想”。为了宣传,他们常常需要搞外展,大夏天的就站在太阳底下,“逮到个路人就宣传一下”。

水北社区的志愿者“轻松地”解决了他的烦恼。来到水北社区不久的黄吉兴也只是跟志愿者这么“随口一提”,没想到,社区志愿者开始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暑期社工服务项目全部报满了人。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社工的服务变得“更接地气”。据统计,自去年底以来,金湖社区3名社工加150名志愿者的团队已累计服务5533人次,而水北社区的3名社工则带着80多名志愿者,在近9个月的时间里服务了近3500人次。

“志愿者可以承担大量非专业的工作,为社工的服务提供人力支撑。”张莉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社工将志愿服务“平等”、“接纳”、“分享”等理念传授给志愿者,而志愿者又将这些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实现“1+1 >2”的叠加效果,“推动全社会关爱的延续和文明的传递”。

智慧化体系建设,让志愿服务更有魅力

志愿服务单一化、同质化的问题曾经困扰着众多志愿服务工作者,为更好地对接个性化志愿服务需求,团惠州市委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智慧社区志愿服务系统。

在智慧社区网络平台上,社区服务需求群体“供”需求,志愿者群体“淘”项目,这一新型的志愿服务“供需”模式,通过团惠州市委与中国联通惠州分公司合作打造的智慧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对接系统成为现实。

在智慧社区志愿服务系统试点社区—惠州市中信水岸城社区,独居的残障人张女士由于行动不便,每次下楼购买日常用品都“很是困难”,抱着好奇心,她把日常用品的需求发布在了智慧化社区志愿服务平台上。第二天,同住一栋楼的李小姐很快购买了相关日用品,送到了张女士的家里。张女士感慨万分:“志愿者的爱心如今真的近在咫尺。”

为了让志愿服务真正达到“触手可及、随时参与”,惠州团市委加强了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打造了集基础平台、数据资源、共享交流为一体的志愿者信息管理体系,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项目、等级评定等相关信息和动态一目了然。

志愿者们甚至还拥有了专属手机APP软件。志愿者们通过专属手机APP,能够及时发布志愿服务信息、交流志愿服务心得、实时定位计算志愿服务时数。

志愿服务工作流程系统也进行了回炉再造。针对现有的志愿服务制度较为松散、不成体系等问题,团惠州市委与中信地产惠州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借鉴现代大型企业的运营服务流程,对惠州市志愿服务的注册管理、项目对接、资源分享、信息反馈、考核回馈等工作流程进行回炉重造,打造网格化、立体化、规范化的流程系统,让志愿服务能够在严密、简约、高效的制度体系中顺畅运行,使市民便捷地参与和接受志愿服务。

作者:袁贻辰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14/0905/17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