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机构建设 论社工机构与社工高校的合作方式

论社工机构与社工高校的合作方式

 

作者:冯山

近几年来,随着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作为国家级社会工作试点先行先试并已颇见成效,从而带动了长三角、京津唐及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区域化和规模化的社会工作发展浪潮。受此鼓舞,特别是2011年由中央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之后,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吹响了集结号。未来1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发展必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专业社工机构也像雨后春笋般诞生了。据报道,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开发4.5万个社会工作岗位、成立5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目前虽然没有关于全国范围内社工机构及从业人数的最新数据,但从深圳社工的发展情况亦足以管窥一二:2007年,深圳全市共有3家专业社工机构,专业社工不过30余人。5年后,截止2012年8月,深圳市共有专业社工机构87家,专业社工逾2000人。

与此同时,在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据了解,我国目前有超过250家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在校社会工作本科生、研究生约有4.5万人,每年各类毕业生约1万人。参照《意见》的规划,从这个数据分析,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仍将是供不应求。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数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很多关乎整个行业发展命脉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之一便是业界与学界的相脱节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断裂与失衡”,所学不足以致用,所用亦无以可学,在理论和实践之间频现断层和夹生层,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此外,由于内地一些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教育条件有限,加上地缘因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实习、培训、参观、考察等方面的机遇和素养明显不及沿海地区的学生,从而导致内地很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即使从事了社工行业,也在实务中疲于应对,游刃难以有余。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业界和学界如何应对?这无疑是摆在社工高等院校和专业社工机构之间的一道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如何破题?就八个字:联袂合作,携手共赢。

 

一、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如前文所述,很多高校,特别是内地的很多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导致很多实务课程仅限于理论的讲解,而无实践层面的操作示范。非但学生不具备实务能力,甚至一些专业课老师也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调过来的,教学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与专业的社工机构合作,建立一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基地,无疑是当下众多社工高校的首选。基地一旦建好,于专业课老师而言,可以亲自到现场考察和学习社工实务知识和技巧,开拓眼界,搜集第一手案例和素材,以提高教学质量;于学生而言,也可以到社工机构进行参观、交流、实习、培训,以增加对本专业的认知、兴趣和信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毕业之后成功求职;于高校而言,亦可因此提升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吸引生源,广纳贤才;于社工机构而言,保障了机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利于更好的发展。

二、搭建社工讲师平台

社会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行业内逐渐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社工人才,诸如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服务开发型人才、督导培训型人才等等,他们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社工行业的佼佼者。因此,对于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来说,引进一批既有理论素养又懂社工实务的资深社工到高校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即便是以客座讲师而非正式教职工的身份也是可以的,一则可以弥补专业课教学缺乏实务指导的不足,二则可以为高校补充新鲜血液,三则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毕业生的求职率,四则也为一线社工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总之,这是一个共赢的选择。关于这一点,《意见》中也有明确指示,要“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可谓是一语中的。

三、组建行业评估中心

就目前来说,社工服务主要是由政府购买、民间运作、第三方评估的。换言之,政府是服务购买方,社工机构是服务提供方,第三方的专业评估机构是服务的裁判方。服务之优劣,效果之著微,是由第三方专业的评估机构来评估之后论定的。目前,在社工界比较有名气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一个是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随着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专门致力于社工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还几乎是一个空白,而纵观整个行业,如欲建立一个既谙熟专业理论又精于社工实务、且具有一定专业优势、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估组织,有一个现成的答案:那就是具有相当实力的社工高校和社工机构强强联合,共同组建。这必定是以后社工高校和社工机构合作的一个大方向。

四、协作编纂专业教材

据悉,目前国内使用的不少社会工作专业教材要么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要么是几十年换汤不换药的版本,再或者里面的内容、案例、数据早已是明日黄花,明显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了。当然这也是因为之前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所带来的后遗症。但最近十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息息相关的教材编写工作,却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轨,这也是业界与学界相脱节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笔者也在此呼吁,希望国内有一定实力的社工高校与资深社工机构合作,结合一线社工的实际经验和行业最新理论,并穿插以各地社会工作优秀实务案例,编写出一系列真正实用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材。

五、联袂承接社会服务

除了以上几个较大板块的合作之外,社工高校与社工机构之间还有很多合作的空间和余地,比如共同承接科研课题、承办行业峰会、举办大型活动、组织专业培训等等。

1、联袂承接科研课题。社会工作在中国还属于刚刚发轫,在很多方面都还是一个空白,有很多问题需要调查研究,有很多政策需要论证评估,因此,社工机构与社工高校联袂承接诸如此类服务,必将大有可为。

2、联袂承办大型社会服务。社工机构的实务经验和社工高校的智力资源结合起来,足以促进整个业界和学界的联动,在此基础上,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可以联合承办社会工作行业论坛、研讨会、峰会,为有需求的对象组织大规模、系统化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与技能培训等等。

总之,加强社工机构与社工高校的联动与合作,是强强联合,是一个多赢的选择,也是我国社会工作事业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二法门!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build/2014/0902/171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