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学术精英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朱冬亮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朱冬亮

 

厦门大学教授朱冬亮,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侧重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建设、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等。

主讲课程

《社会学概论》、《婚姻与家庭》、《社会学名著选读》、《家庭社会工作》、《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民工潮”研究》(短课程)

学习工作经历

1990-1994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就读,主修文化人类学。 1994-1995年:将乐县第二中学任教。 1995-1998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8-200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至今,厦门大学社会学系任教,2003年升任副教授。 2006年,入选福建省首届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晋升教授。 现为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思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1)2009,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治理视角下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闽、赣、鄂、豫四省30村调查”(项目批准号:09BZZ022)。 (2)2009,主持教育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规划项目“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转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闽、赣、鄂、浙4省20村调查”(项目编号:09YJA840027)。 (3)2010,作为第一合作者兼子课题负责人参与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微观透视宏观”(项目编号:09&ZD045)。 (4)2010,主持福建省2010年软科学研究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福建省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0R0085)。 (5)2009,作为子课题四负责人参与胡荣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重大招标项目“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的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批准号08&ZD031)。 (6)主持厦门市科技局软课题:“厦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3502Z20095008) (7)2003,作为第一合作者,参与张友琴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批号:03BSH029)的调查研究。 (8)2006-2007: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视野中的‘城中村’家庭教育——基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项目编号:2006B2129)。 (9)2006年至2008年,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主持“福建省集体林权改革评估及进一步推进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及建议”的课题项目研究。 (10)2007.5-11:主持厦门市重点课题“建设和谐厦门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厦社研课I2007I1)。 (11)2007.8-12:参与叶文振教授主持的省重点社科研究项目“海峡西岸乡村和谐文化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07A022),并负责统稿完成3.4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 (12)2008.1-5:主持厦门市重点课题“‘加强平安厦门建设的实施意见’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绩效评估与政策的调整”(项目编号:厦社研课I2008I1号)。

 

主要横向课题

承担厦门市政府和思明区政府委托的特色商业街发展规划、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以及编制晋江市社区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等10多项课题研究。

代表性论文

2001,《农民眼中的“三十年不变”——基于信访材料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2001,《土地延包“三十年”的再认识》,《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2002,《土地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控制》,《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 2003,《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厦门大学学报》第1期。 2005,《“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国青年研究》第10期。 2006,《积极发挥社团与中介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3期。 2006,《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百年发展与互动》,《厦门大学学报》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 2006,《建国以来农民地权观念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6期。 2006,《现代化的断裂:城中村家庭教育行为分析——以厦门市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 200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排斥机制分析》,《厦门大学学报》第3期。 200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升值因素分析:对福建林改的思考》,《东南学术》第3期。 200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实施与成效反思——以福建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3期。 2008,《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抗争及对策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6期(第一作者)。 2008,《妥善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地福建省的调研》,《农村工作通讯》第20期。 2009,《村级群体性决策失误:关于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解释框架》,《探索与争鸣》第1期(第一作者)。 2009,《关于当前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1期。 2009,《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耕地承包制改革的对比分析及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2期。 2009,《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2009,“集体林权纠纷现状及纠纷调处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扮演”,《东南学术》第5期。 2009,“期望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高中生弃考行为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9期。

专著教材

(1)《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专著),2003年,厦门大学出版社。 (2)《家庭社会工作》(合著),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以人为本 和谐社区》(编著),2005年,厦门大学出版社。 (4)《和谐社会理论与厦门实践》(专著),2008,厦门大学出版社。 (5)《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利益表达——福建省将乐县个案研究》(合著)(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国乡村考察报告”重点系列图书之一),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获奖

2002,论文:《土地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控制》(《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获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专著:《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闽西北将乐县安仁乡个案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专著:《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闽西北将乐县安仁乡个案研究》,获福建省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07,论文,《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百年发展与互动》,获福建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07,论文,《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百年发展与互动》,获厦门市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200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排斥机制分析》获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佳作奖。 2010,《和谐社会理论与厦门实践》获厦门市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备注

曾经应邀到高校、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讲授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民生问题、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独生子女教育、家庭社会工作、社区建设政策、科学发展观等课程。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lite/2013/1211/169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