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家庭角色转换帮助调整“孤儿”的不良情绪
家庭角色转换帮助调整“孤儿”的不良情绪
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化名):小米, 性别:女, 年龄:11岁,案主父亲在案主四岁时候去世,母亲另组家庭,有一继子,加之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平常无暇顾及女儿。案主与八十多岁的祖母生活在一起,主要经济来源为社区低保。生活学习费用由两个姑姑共同负担。案主平常还要肩负照顾奶奶的任务。
案主自述:(为什么不遵守大家活动的规则呢?这样是不礼貌的。)我就是不懂礼貌,又没人教我。我爸爸早就死掉了,我妈妈也只我打电话才会问一下。(为什么会觉得一整天都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想做呢?)反正我好倒霉的,就心情不好。回家奶奶又啰嗦,又没人陪我玩。
家长口述:小孩子很可怜,爸爸很早就不在了,妈妈基本不管,等于是孤儿。吃穿学习都是亲戚接济,性格比其他小孩子早熟敏感。亲戚已经尽力为其提供了经济支持,保证学习生活,但是其他方面无能为力,只能靠自己努力。希望学校多加强管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家长对老师不会有任何不满。
学校老师评价:聪明的孩子,但是学习不够主动自觉,贪玩。有时候不服从老师管教,和同学容易发生冲突。家长不上心,学习也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
问题诊断
案主家庭环境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案主因为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没有充分享受应该有的情感支持和家庭交流沟通。家庭在个人自我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对处于人格与自我形成中的孩子。案主对父母家庭的情感依赖这一基本需求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常满足,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最终结果就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低落与丧失。
社工经过分析,得出案主存在以下问题:
1. 家庭情感支持功能失调。
2. 案主出现了家庭角色失调。
3. 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选择了错误的宣泄方式。
理论基础
心理与社会学派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在社会中考察,它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景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它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人、环境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人"是指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结构与特征,以人格特征、自我意识为主体;"环境"是指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以及物质环境。在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体系中,任何部分的改变,将引起其他部分的改变,如此不断地交互影响、模塑,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心理与社会学派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人格特征与自我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也必须在环境中才能治愈。虽然考察的重点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但这种考察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社会工作个案的首要任务在于调整人的人格体系,并配以环境的调整,从而促进人格的成长与适应。
服务目标
总目标:调整案主重塑家庭情感支持网络,帮助案主完成家庭角色转换。
具体目标:
服务计划与过程
服务计划:
1、自我管理。鼓励案主积极参与行为改变的整个过程,并对自己的行为变化负责。人的某个行为会导致环境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他的后继行为,所以,认为人可以根据自己行为的后果调节自己的行为。
2、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该模式虽然是家庭治疗,但是其落脚点始终是个人。认为家庭是塑造人性的工厂,家庭在个人自我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沟通的方式、家庭的潜规则能影响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而改变家庭的沟通方式与家庭的规则则可以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感。
1)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其内在的资源与选择,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强调协助案主重新发现与利用蕴含在他自己身上的潜力,去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
2)创造一个环境,让案主看清楚自己和自己的行为。
3)使每个人觉得转变是可能的,并提供指导、提示、经验和技巧。
4)示范应如何去领会别人的意思,有不清楚时要如何核对和澄清,如何觉察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5)引导案主学会思想、感受和行为的新途径。
服务过程:
1、观察案主每日行为,并做记录,向案主的家长反映,建议家长多分一点时间给孩子,促进家庭的沟通,使案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除了已经去世的父亲,还有其他亲人的爱与支持。
2、支持与鼓励。向孩子表达尊重,信任和接纳,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3、情绪疏导。案主比较冲动,容易发脾气,所以和案主谈话之前要让案主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
4、观念澄清。改变案主对事情的看法。协助、引导案主反省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的态度,修正以前非理性的信念。
5、跟案主的老师沟通,对老师的处境表示理解,和老师商讨案主学习辅导。同时与各科老师保持联系,多关注、鼓励案主,使案主感受到被重视。
6、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对案主做辅导,利用案主喜欢的方式接近案主,与案主建立关系,并利用游戏对案主进行辅导。
7、行为改变。让案主进行自我管理,而工作者只帮助案主制定行为改变的目标和计划,指导和监督求助者行为修正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对案主的行为改变的状况做出评估。
8、带小组,积极与其他同学产生良性的互动,与别的同学一起进步,提升自信。
服务评估
经过一个多月的辅导,案主的表现明显改善。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案主的家长也认识到案主的行为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案主身上。父系亲属和案主母亲也开始沟通联系,共同为案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案主卸下不属于自己的重任,回到自己应有的家庭角色之中。
个案反思与总结
1、案主周围人的态度要一致,包括案主的家人和老师,每个人都应有辅导意识,否则案主极有可能又会回到社工未治疗的状态。
2、加强辅导的力度,建立的规则要严格遵守,这样也会使案主养成一种合理有序的生活方式。
3、加强与案主家人的联系,社工已经积极向家人表达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使案主的家人明白要逐步改变对案主的一贯态度与做法,因为家人是案主接触时间最长,也是对案主的行为影响最大的资源。案主的母亲目前已经积极加强与辅导机构的联系与配合,希望对案主的改变能够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4、环境。系统理论认为整个系统是有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不同程度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个案中,案主生活在由家庭、学校这些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对案主的态度会影响案主的成长,只有加强各个子系统的配合与合作,改变子系统对案主的不良态度,对案主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与案主所处的环境的联系与沟通,期望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积极配合,为案主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案主的改变。
责任编辑:白楚菡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4/0821/168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