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运用ABC理论处理案主儿子失踪危机个案

运用ABC理论处理案主儿子失踪危机个案

 

    一、 个案基本资料

   (一)个案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高某  性别:男  年龄:75岁  接案时间:2010年7月20日

   (二)个案来源

莞城社会事务办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高某是一位七十四的老人,小学文化程度,现已退休。其妻子也退休职工,身体状况差,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两人有一儿子(养子),今年二十三岁,大学毕业一年,参加工作。2010年6月某日晚上,服务对象的儿子和朋友(三女一男)在酒吧喝酒,之后那四个朋友先走了,由酒吧经理继续陪服务对象儿子喝酒至大醉后送他乘出租车回家,途中因出租车司机不知他住哪里便驱赶他下车,此后服务对象儿子便一直没有回家,也无法取得联系,下落不明。服务对象报了案后,公安机关展开调查和搜索,但仍未有其子的任何消息。服务对象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儿子,并为此事多次上访。

     二、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现状评估

服务对象与其妻子都是退休职工,二人均有退休金,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服务对象健康状况良好,其妻子患有心脏病; 服务对象居住在老的单位宿舍里,原来的房主都不愿意住在那里,房子都租出去了,所以说服务对象的邻居都是外来人口,彼此比较陌生,服务对象不能够从邻居那里得到帮助。此外通过居民小组及本人的谈话我们得知服务对象没有什么亲属朋友,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十分的狭小。

 

失踪者为服务对象唯一的孩子,父子关系十分好,失踪者为服务对象的感情支柱。如今,儿子的失踪对服务对象打击很大,现在他焦虑不安,精神状态很差但又很坚强,寻找儿子的信念支持着他;服务对象情绪波动较大,提起儿子时很激动。服务对象的妻子受到更沉重的打击,目前身体状况极差,卧病在床。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求评估

服务对象迫切要求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儿子失踪案件。对他来说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需求就是找回儿子,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都有找回儿子。

根据服务对象现状及需求评估结果,社工需要做的工作如下:

1.服务对象目前承受着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急需精神慰藉,心理开导;

2.服务对象为了寻找儿子,独自四处奔波,急需陪伴者;

3.服务对象与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加之个人力量单薄,急需信息传达者和相关资源的提供者; 

4.服务对象在外奔波,其妻子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急需家庭照顾者。

    三、理论基础

(一)心理社会治疗法

心理社会治疗法是社会工作专业最常用的治疗或辅导方法。在心理社区治疗法中强调“人在情境中”这一独特的概念。心理社会治疗法认为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备受其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所塑造,“人在情境中”认为人不能被看为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身处的环境,即他的家庭、学校、朋辈、工作场所等社会组别因互动所产生的状态。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他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对超我和自我理想的建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法时,下列的工作原则是需要我们采纳的:

(1)个别化;  (2)接纳; (3)服务对象自决; (4)不批判的态度;(6)保密;(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二)REBT(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的简称,这个理论又称为ABC性格理论。它的基本信念是情绪问题是由于个人的非理性信念所致。

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即可以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只要能够导致求助者的变化,都可以引发事件。

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beliefs),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它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案例1

 

ABC之后便是D(dispute),即介入辩论法,应用一些辅导技巧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挑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务求他们放弃此等信念,D之后便是E,即服务对象能建立一套有效的新人生哲学。

前一阶段:面对服务对象目前的状况,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和尊重,面对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服务对象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反应都是人之常情,我们需要努力去理解和感受服务对象目前的心情,试着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去帮助他考虑问题,着重考察他所处的情景,期望通过环境系统(包括家庭、公安机关等)的调适能够帮助到服务对象。

后一阶段:等到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密切关系,服务对象的情绪稳定下来,能够接受事实时,我们才能够用到REBT治疗法。

   四、服务目标及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

帮助和陪伴案主及家人度过老年丧子的悲痛时期。

  (二)具体目标

1.接纳和理解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2.为案主提供心理慰藉和哀伤辅导。

3.陪伴案主,给予精神支持。

4.为案主提供家庭照顾。

  (三)服务计划

1.在案主寻找儿子这个需求上下功夫,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

2.深入到案主家中,陪伴案主妻子,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案主的负担,此外通过家庭亲情的力量支持案主。

3.扮演陪伴者、支持者和信息传达者的角色,给案主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帮助案主及时有效的获得相关信息并时刻关注案主的状态,及时向上级反映。

4.案主在寻子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需要帮助解决。

 

五、服务记录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案例6

案例7

 

   

 

六、过程评估:

(一)介入初期:个案的初步介入。在这一时期,我们努力让案主接纳我们同时  我们也在努力去站在案主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案主面对如此突然的沉重打击,所给出的反应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去接纳他,理解他。案主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寻找儿子,我们陪着案主一趟趟去公安局,倾听案主的倾诉,安抚案主的情绪,帮助案主需求寻找儿子的资源。

(二)介入中期:与案主的关系拉进,信任关系建立。随着我们的介入,案主慢慢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活动他的计划,我们也对案主加深了了解,真正了解到案主的需求以及我们能为案主提供的帮助。在这对于案主的重要且特殊的时期,他需要有人支持他陪伴他,并在必要时刻为其出面。而这个时期我们正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三)介入后期:案主心态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主慢慢地接受了儿子失踪的现实,慢慢地把寻找儿子转向寻找凶手,并且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相信社会公正。这一时期,我们减少了同案主的联系,同样也是案主减少了对我们的依赖。

    七、专业反思

从刚开始的接案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期间我们有最初的一个星期至少跟案主见面一次,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星期跟案主联系一次。陪伴案主过渡的段岁月里里,我们从最开始的彷徨、无助,到现在感受案主变化的安慰、惊喜,感受到了案主的变化。

在整个过程中,社工扮演着理解者、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社工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心理慰藉上。而说到真正的提供的物质的、外在的帮助好像社工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我承认过去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但却不能说这些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因为人本身是有能力作出改变的。已发生的事实是个人的历史,只要我们能改变对那些事的看法,接纳及承认它的限制,并善于用现在的机会与能力,我们的将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这是我在学习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时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改变,是希望的开始,新的人生征途的第一步。作为一名社工,肯定是希望服务对象能够改变,尤其是能够朝好的方向改变。哪怕服务对象只是细微的改变,社工都会为之欣喜。然而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到了案主的改变。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4/0819/168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