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重拾生活信心”—精神残疾个案

“重拾生活信心”—精神残疾个案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案主信息:阿东(化名)、男、21岁,轻度精神分裂症,无业

(二)接案社工:董绍杰

(三)家庭成员

姓名    关系  年龄   职业    备注

何xx    父子   45   种蕉卖蕉     电器修理职校毕业,开过修理档

黎xx    母子    43  种蕉卖蕉   高中毕业,性格温和善良

何xx   兄弟  17     职高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少回家

(四)居住情况

跟附近的邻居相比,案主家所居住的楼房显得非常破旧,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是比较老的两层楼房,但是一楼基本不能住人,家里堆满了很多废旧的物品和衣物,家具较为简陋,家电比较破旧,居住条件很差。

    二、个案来源:

案主两年前因为脚痛,引起失眠,加上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分裂,情绪易激动,经常大声的、瞪着睛跟人说话,有时甚至会骂人;而且相当的迷信,相信鬼神,每次见到社工都会跟社工谈论鬼神等迷信的东西;疑是因为脑部神经问题,排泄有困难;父亲因为想治好儿子,就没有给儿子进行精神病的等级评定,尝试过中医、西医等各种方式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彻底治好儿子的病;父母靠种蕉、卖蕉维持生计,居住环境较差,家庭经济困难。社工经过上门家访了解到案主及其家庭的情况,因此介入到此案例中。

 

    三、问题分析:

(一)案主患轻度精神分裂,但是还没有去权威部门鉴定过,发病前是在虎门职业学校读书(相当于读高一),读书时学习成绩比较好(家里墙上还有他的奖状);

(二)案主表达能力比较强,记忆力比较好,以前看过甚至说研究过《通书》,案主的精神分裂症与陷入《通书》中不无关系,而且比较迷信,表现为社工每次家访时都会给社工算上一卦,或者会画道符给社工;

(三)案主对父母没有儿子对长辈应该有的尊敬,表现为会直呼父亲“胖子”、瞪眼大声跟父母说话等;

(四)案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交际群体非常小,偶尔案主病情好点的时候,父亲才会带案主外出,会去逛街买衣服之类;

(五)由于家庭困难加上案主的病情,村民、周围邻居对案主及其家庭基本不理睬,案主父母亲比较自卑,没有自信心。

    四、优势视角:

(一)案主表达、沟通能力比较强,在跟他人沟通交流时,也表现出比较强的思辨能力;

(二)案主记忆能力好,读书时学习成绩比较好,对以前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都印象深刻,评价起来条条是道;

(三)案主父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尝试过各种方法和努力想治好儿子的病;

(四)案主父亲以前在广州读过电器维修班,结识了许多现在经济相对比较好的朋友,这些朋友给予了案主家庭精神上以及部分物资上的关心和帮助;

(五)案主母亲的娘家人经济相对比较好,这些亲戚有时会来探望案主家,比较关心和帮助案主家庭。

 

    五、服务模式:

(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各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导致案主的特定行为,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案主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潜能。父母亲的溺爱、对儿子的百依百顺是本案案主造成精神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经济困难也是造成案主家属失去生活信心的重要原因,因此尝试引导父母亲首先改变家庭生活环境,正确处理对儿子的态度或许可以缓解案主的病情。

(二)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重塑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个人系统与家庭系统呈现出复杂的、彼此影响、彼此决定的关系,它们互相塑造,形成了特定家庭氛围与情境。本案的问题已经不仅是案主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家庭经济的困难给当年案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自卑感,无形中给了案主学业上的压力,居住环境的破旧脏乱等等,这些都是案主造成精神分裂的原因, 尝试重塑家庭的环境,而使案主的问题得到解决。

    六、个案目标及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

缓解案主病情,引导案主及其家庭正视目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二)具体目的:

1. 使案主情绪平缓,说话时声平气和,不再那么易激动,缓解病情;                  

2. 通过联系爱心人士进行慈善爱心帮扶,解决案主部分家庭经济问题;

3. 合理科学的对待迷信;

4. 对待父母要有应有的尊重。

(三)服务计划:

1. 案主家庭非常困难,加上儿子又出现这样的疾病,花去了不少钱,现在也没有钱继续给儿子治疗,社工可以通过社会爱心人士或者村委方面解决案主的部分经济困难问题

2. 邻居都不怎么理会案主及其家人,社工通过经常性的探访给予案主及其家人情绪支持,增强案主家庭自信心

3. 联系有关专家以及有经验的社工,给予案主更好的医疗建议,建议案主进行精神残疾等级鉴定,申请残疾补助金

4. 通过组织与案主及其父亲参加社工组织助残郊游活动,缓解案主情绪,增强生活信心,并让案主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七、服务记录:

)E2(8K`P9N]4}LS(]FC5F{3

 

 

   八、过程评估:

(一)介入初期:社工与案主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慈善帮扶、给予医疗建议等支持,社工与案主的家庭成员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案主及其父母都会把家里的情况及病情向案主倾诉,告诉社工尝试过的治疗方法以及家庭的困难,社工安慰案主父亲,并表示同感,理解案主家庭的困难及生活的压力,同时对父亲不放弃对儿子的治疗的努力表示肯定,介入初期社工了解到了案主及家庭的详细信息、主要的问题和需求,根据案主家庭的情况制定了服务计划。

(二)介入中期:根据服务计划,详细了解了案主父亲尝试过的治疗方法,了解到父亲尝试过各种包括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还试图通过迷信的方式来治疗儿子的病情,社工首先肯定了父亲对儿子不离不弃的治疗努力,但是明显感觉有点病急乱投医,既没有给儿子进行精神残疾等级鉴定,也没有让儿子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当建议父亲给儿子进行等级鉴定时,父亲表示只是想治好儿子的病,不想给儿子戴上不好标签,也不在乎那每个月几百块的低保金;对于住院的问题,父亲表示除了费用无法承担之外,对于治疗效果也持怀疑态度,同时建议社工多些探望儿子,这样对儿子的病情有改善。

(三)介入后期:因为很少人关心和理会案主家人,因此社工通过经常性的探访以及慈善帮扶活动,给予了案主家庭很大的情绪支持,同时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对父母亲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对迷信有了比较客观的看法;通过助残出游活动,让 案主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残疾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了案主家人的自卑心理,让案主及其家庭都对社工非常信任及感激,几乎每次社工家访,都会很热情的给社工带袋香蕉回去,社工给钱也不愿要。

(四)介入结束期:对于案主及其家庭生活态度的改变,尤其是生活自信心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社工告知父母亲应注意的事项,告知个案服务将会结束,转入个案管理,还是会跟进服务,只是跟进的频率可能会没有那么频繁而已,案主父亲也表示理解。

    九、结案:

(一)结案原因:个案目标已基本达成

1. 案主精神健康问题得到缓解,失眠的情况有所减少;                    

2. 通过慈善帮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案主家庭经济困难;                     

3. 案主对迷信的执迷不悟有所缓解,对迷信的态度认识较客观;                

4. 对父母的态度比之前改善了许多,但精神状况不好时,还是会对父亲发脾气。

(二)评估:

 

案主的精神分裂症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是相比之前社工刚接触时,还需要用铁链锁起来的情况已经好很多,本个案的问题已经不单是案主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的问题,因此主要的引导者是父母亲,社工更多的是建议父母亲应该怎样面对家庭的困难以及给予家庭情绪支持。

(三)建议

1. 父母亲不能太顺着儿子,虽然儿子有精神分裂症,但是一味的顺从对病情不但没有帮助,反倒会让儿子越陷越深。表现在儿子大声对父母说话时,父母亲应该要教导要尊敬;

2. 其次对于儿子的迷信,父母亲更不应该纵容,否则会让儿子陷在自己的鬼神世界里无法自拔;

3. 如果时间允许,父母应多带儿子外出活动,可以是外出劳作和游玩,丰富儿子的生活,减少儿子胡思乱想的时间;

4. 建议对儿子进行精神残疾等级鉴定,判断好病情,可能更便于进行治疗,以后病治好了,再消掉残疾证也可以;

5. 如果家庭经济允许,应让儿子住院,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调养。

    十、社工的反思

(1)社工精神残疾领域的社工服务专业知识以及精神残疾医疗知识欠缺。社工本身在大陆才刚起步,社区里的精神残疾服务领域更加是欠缺经验,或许我们是大陆最早的做社区精神康复领域的了,可借鉴的实务经验比较缺乏,毕竟对精神残疾家庭来说,康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和需求,但是社工在精神康复治疗方面的医务知识缺乏,缺乏缓解案主病情的方法,很容易让案主家属对社工失去信心以及社工自己失去信心;

(2)社区精神残疾领域的社工服务,应更多的将侧重点放在家属以及整个家庭。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人是不幸的,更不幸、更痛苦的是其家属,从刚开始的抱有希望,到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仍然没能康复后,家属的精神、经济压力一般都会都很大,感觉到自己的家庭似乎是最惨的家庭,会失去生活的自信心,因此社工经常性的探访、组织爱心人士以及义工等社会群体慰问、探访,这对家属的情绪支持和树立生活信心很重要也很有效;

(3)社区精神残疾领域应该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社工做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村委的各种残疾金、困难补助金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社会大家庭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社区卫生中心的每个月定期给精神残疾人派药、社区里的各种健身器材、社区里的各种工厂可以提供手工加工等等,这些都是社工服务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很好的社区资源,精神残疾人可以通过健身、简单的手工加工来疏导情绪、缓解病情。

(4)社工应多组织精神残疾人家属之间、精神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属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让家属交流治疗、照顾方法,还可以让家属看到自己家庭的不幸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家属得到情绪支持,获得生活信心;精神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相互之间倾诉、嬉戏,缓解紧张的情绪。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社区中建立家属资源中心以及残疾人手工坊,提供家属和残疾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4/0818/167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