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90后”社工 累并快乐着

“90后”社工 累并快乐着

 

本报记者 冼 敏 实习生 梁秀兰 文/图

“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这是一支新生志愿服务队的口号。这支队伍目前有3个正式社工和3个实习生,大多是“90后”大学生。他们是我市惠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们一直活跃在明秀南社区,一个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

成为社工以来,他们时常怀着一颗包容、平等、互助的爱心。面对社区繁杂的大小事情,虽然苦、累、难,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做社工很值得,特别是服务对象认可我们,所以感觉到很快乐。”这就是他们的快乐秘诀。

热血青年获群众认可

年轻、专业、热情,是这支团队最初给社区居民留下的印象。6个大学生都学社工专业,都热爱做社工,除了“元老”蓝振松是“80后”,其他人都是“90后”。这些热血青年分工合作,每天都满怀激情,尽力为社区里的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蓝振松在大家眼里,既认真又拼命。中心成立之初,人少事多,一人要忙项目规划、活动策划等事项,中午饭常顾不上吃。“我觉得挺心疼的,‘元老’不能先倒下啊!”3月份加入社工的潘行登说。5月,中心又正式新增成员——刚从深圳回南宁发展的女大学生苏云。

4月份接到60多岁满婆婆的求助,由于涉及心理辅导和家庭照顾等,这可是这支队伍至今遇到最难解的事。满婆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平时要独自照顾瘫痪卧床五年的丈夫,连自己看病治疗的时间都没有。这几年身体越来越差,她生活得很压抑,甚至想轻生。

蓝振松和潘行登接手后,每天通过电话访谈,排解满婆婆心理负担。同时,寻找护工做志愿者,每天帮她照顾丈夫一两个小时,让她有时间看病治疗。每周还上门协助做些家务,帮她调整心态。蓝振松准备带她到市内逛逛,看看南宁的发展变化。现在,满婆婆的状况好了很多。“你们这些年轻人心地太好了,这么麻烦你们,你们还这么认真地帮我。”她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他们帮忙,自己真挺不过来。

暑假,大学实习生林玉晓、倪明月、赵仲云,又陆续加入进来。累、充实、有意义,这是一个多月来,他们做社工最大的体会。即将大三的赵仲云表示,下学期还要多找一些同学过来帮忙。“毕业后希望还能回到这里工作。”即将大四的林玉晓和倪明月心里充满了期待。

在潘行登的印象中,至今遇到历时最长的事,就是从3月份以来,一直帮助80多岁的杨奶奶,逐步解决她与几位邻居之间的矛盾。现在事情在一步步协调解决中,杨奶奶怨气已经消了许多。她一见到潘行登、苏云,就拉着他们的手感激地说:“非常高兴你们帮我解决这些事情,现在心里舒坦多了。”

潘行登开玩笑地说,在社工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女生不是女生,是女汉子;男生不是男生 ,是爷们,必要时是牲畜。可见要成为居民都认可的社工,需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他们做到了。

 

志愿精神在社区传播

自从这支年轻队伍驻扎社区后,举办了不少诸如水果拼盘比赛、亲子互动比赛、志愿者义务服务,以及上门探访、生活讲座等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把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社区氛围调动起来。他们还发动社区青少年、低龄老人,共同关爱社区的高龄老人、困难居民。

“你们那么年轻就来做社工,辛苦吗?”“我去帮你们吧,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这些温馨的话语,让苏云感到很温暖。而现在,最让她振奋的是,他们的志愿精神感动了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服务队伍中。

今年65岁的退休教师覃迺尤,曾在沈阳丹东书画协会工作,近两年回到南宁。7月初,他主动找到服务中心,希望给社区爱好者免费上书法和美术课。如今,社区活动室的墙上,挂着十多幅覃迺尤的毛笔和硬笔书法。如果社区里有海报、宣传栏需要写字,他都热心帮忙。“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们这样,发挥所长,互帮互助,良好的社区氛围、和谐的社区建设、美丽的中国梦指日可待。”他信心满满地说。

在社区里,像覃迺尤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刘淑玲是苏云曾经服务过的对象,现在她义务来帮忙做社工手工兴趣班的教师。大叔黄大球、女大学生冯淑吉,分别帮忙在活动时拍摄和书法班的教学。冯淑吉说:“大学生特别应该做社会服务,用己之长回馈社会,为建设美好社会出一份力。”70多岁的高初声、刘铭两位老人经常义务跟社工去开展探访等活动,感受老有所为的快乐。

让这支年轻团队最为感动的,还是来自外社区的志愿者李茵茵。家住秀厢村的李茵茵在崇左上大学,她想利用暑期好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从7月初到现在,她每天步行到明秀南社区做义工。“没想到她竟然坚持了一个多月,而且工作非常认真,没有任何抱怨,跟我们完全一样。”潘行登非常感动。

李茵茵的父母都很支持女儿做义工,即使现在是农忙时节,也尽可能不让她回家帮忙。“他们希望我能持之以恒地做好志愿者,这样非常有意义。”正是这些哥哥姐姐的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了她,让她这个暑假过得非常充实。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4/0811/165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