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组织 青年社会组织:一个“若隐若现”的庞大群体
青年社会组织:一个“若隐若现”的庞大群体
近日,中国青年工作蓝皮书(2013~2014年)《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出版,这也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城市青年社会组织运行状况的专著。
30万字,1年4个月,21名成员,9个城市,1432份有效问卷,60家城市青年社会组织,近百次座谈和访谈……为了解我国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摸清共青团开展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探讨进一步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路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从2013年开展此项研究,并聚焦40周岁以下青年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活跃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青年社会组织(包括隶属于共青团或由共青团联系的社会组织)和高校社团。
身份是个问题 外省的跑到广东注册成功了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员文化水平较高,多数青年社会组织热心公益,同时,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另外,在青年社会组织中,尚未形成组织严密、规模庞大、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青年自组织。”蓝皮书中写道。
“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这些青年社会组织并不容易,所以对这些组织真正存在的整体情况,目前还没有渠道去把握。就像一个人,通过一个身份证号,就可以掌握很多信息,但是目前很多青年社会组织,连这些基本信息都没有。”蓝皮书主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俊彦在谈及该书的调研过程时说。
这个实际的困难,也在此次调研的结果中得到验证。“真正登记注册的青年社会组织实际上不到十分之一,绝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并未登记”。“注册登记有两种,一种是资格审查,一种是信息收集,不够资格不给注册,而且现在连信息收集也不够。”刘俊彦说,调研数据显示,有22.3%的青年社会组织有过注册的尝试,但未成功,“这一比例还是乐观的估计,实际可能更低”。
至于未注册的原因:一是对组织发展来说,尚无迫切需要;二是不了解注册对组织的影响;三是存在制度障碍,难以注册。其中,制度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调研中发现,有注册登记需要而无法获得社会组织注册的青年社会组织,最后多以公司形式进行登记。由于广东省已进行试点放开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所以不少其他省份的青年社会组织跑到广东注册登记,并获得成功。
当然,调研也表明,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在未注册登记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其生存和开展活动,因此,约一半(47.3%)的青年社会组织还“没有想过”注册的事,17.8%的青年社会组织不愿意注册。青年社会组织处于动态发展中,对于部分社会组织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是否注册登记并不迫切,但随着自身发展,会逐渐产生登记注册的需要。比如,随着组织的发展,涉及到对外获得资金,资金的使用流转需要正式身份;随着活动影响的扩大、成员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需求增强,也会需要正式注册登记的组织身份。
“人家就觉得自己没必要注册,就是自娱自乐,玩得挺好的,不想受人管,注册的话,需要接受一些管理。”就当下很多青年自组织的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王鹏说。
依托网络运行特征突出
“依托网络运行,这是青年社会组织运行中最大的特点,也是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地方。”刘俊彦说。
新媒体给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支撑。通过网络组织发起活动,组织成本几乎为零,建立组织、开展活动几乎成为人人可为的事。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较多的网络青年自组织依次为:QQ群、飞信好友、微信好友、人人网、微博粉丝、YY、新浪UC、CF游戏战队。
这些网络青年自组织可以分为兴趣爱好型、情感交流型、学习求知型、游戏娱乐型、社会实践型、公益服务型、地域亲缘型,其中以兴趣爱好型和情感交流型为主。
虽然数量和类型很多,但大多数网络青年自组织呈现明显的松散性特点,往往没有负责人,成员加入几无准入条件,登记程序不严格,这使得网络自组织的质量良莠不齐,组织成员的素质参差不一,组织中所发布或共享的信息内容有时会比较低级,组织缺乏相应的稳定性。
也有运行不错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如“人力葵花同学会”。“这些同学都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来自不同行业,他们现在或将来都是各个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理或总裁,大家成立一个群便于培训结束以后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学习提高,整合资源,互相帮助。”组织者介绍,成立3年来,“人力葵花同学会”先后组织了大小40多次活动,在密集时甚至每周组织一次活动,活动类型也从早期的联谊活动为主到后来的联谊、职业培训、专题学习、企业咨询等多种类型并存。
活动充满创意,吸引力强
在王鹏看来,这次调研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这些青年社会组织的活动,“活动设计得很丰富,充满创意,比体制内组织的活动吸引力更强,有很多先进的理念是我们团组织应该学习的。”王鹏说。刘俊彦也认为,“蓝皮书”不仅把这种现象用数据进行了分析,还对其背后的原因——当代青年为什么乐于加入自组织进行了理论分析。
调查显示,青年社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受欢迎比例为84.1%,不受欢迎比例仅占2.7%。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的平均次数为一年6.5次。不同类型的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方面,存在差异。公益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参与活动次数最多,去年平均参与活动次数为7.1次。其次是职业群体类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参与活动次数的均值是5.2次。
虽然青年社会组织相对松散,但是它们植根于社会最基层,在开展互益性、公益性服务时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青年,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如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推出的“赶碳号”项目,通过开发桌面游戏、网络漫画、低碳实践、自然体验等多样化的互动体验服务宣传环保,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公益。
“他们在活动中加入了平等、尊严、自由、民主这些青年人喜欢的元素,参与的青年有主人的感觉,玩得很快乐。”王鹏说,“这些青年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社会的稳定器,通过积极的正能量的宣传,青年对社会的情绪发泄就会少一些。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因为有些自组织,立意是不完全正确的”。
从调研数据来看,青年社会组织以体制外青年为成员主体,这与目前青年的就业情况是一致的,当党团组织提供的组织形式不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他们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蓝皮书’,我们希望社会对青年社会组织的了解更加深入,推动共青团更好地开展与青年社会组织相关的工作,也希望通过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为我们的制度创新作学术上的努力。”刘俊彦说。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eam/2014/0715/158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