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专业培训 合作对话实践疗法如何应用到社会工作

合作对话实践疗法如何应用到社会工作

 

(作者:北斗星社工 薛钧文)

社工中国网消息:6月30日下午,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博士曾海波应邀到北斗星社工总部为北斗星同工进行“后现代合作对话在社工中的应用”培训。北斗星社工张兴杰理事长、曾永辉总干事、肖小霞理事、卓彩琴督导出席了这次培训。

由美国心理学家贺琳•安德森创建的合作对话实践疗法,与焦点解决、叙事心理和反思团队并列后现代心理学四大流派之一。贺琳•安德森认为,合作对话实践是Life Philosophy,是一种哲学立场、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不限于是一种技术,因此它的应用范围超出了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医疗、企业组织、社区等领域。

作为贺琳•安德森老师的弟子,曾海波教授告诉在场同工,合作对话最核心的概念是“不知”(Not-knowing),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在传统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中,老师和咨询师都是掌握知识的“专家”,而合作对话实践中却颠覆了这个理念,在合作对话实践里,治疗师不再是专业知识的专家,而是对话与邀请的专家。在貌似“无为”的邀请谈话中,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与对话伙伴(督导对象、教练对象、来访者、个案)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即“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应该如何理解对话?曾教授说,后现代心理学非常重视对话,而“对话”与“讨论”、“辩论”是不同的,“讨论”、“辩论”的背后假设是“有东西是对的”。而“对话”则是将不同的观点呈现出来却不互相压制,这样呈现出来的就会是平等、尊重、好奇、欣赏,进而激发人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介绍完合作对话实践的基本理念,曾海波教授指导着在场同工两两组合进行合作对话练习,引导同工们用对话过程的4W(What、Why、War、Walk)模型,让同工们感受什么是合作对话实践及怎样进行。他认为,先让同工做练习再由他解释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到,当一个人用语言表达他有什么状态时,并不代表他总会停留在那种状态。人的内在想法是会流动的,而对话可以让这种流动加速。

同工们做完练习后,曾教授谈了他对“对话”的理解以及对话之前应该做的一些准备。曾教授再次强调:合作对话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一种精神,这也是整个后现代心理学的根基。

如果社工在工作生活中可以做一个好的对话伙伴,可以让对方自由地探索自己和内在的资源,对方就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助人的目的,是希望他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己解决,这就是助人自助,那就要激发对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觉得后现代的对话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最后,曾海波教授以这句话作为培训的结束语。

导师简介:曾海波,应用心理学博士,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任中科院心理所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督导,美国陶氏学院国际合作者(Tao Institute),亚洲区首位ICCP(合作实践国际认证)获得专家,合作取向创始人贺琳•安德森的弟子,休斯顿加维斯顿学院访问学者。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train/2014/0710/156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