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社工两年随记——心未死 势正旺
社工两年随记——心未死 势正旺
社工两年随记——心未死,势正旺
眨眼间,毕业两年,不过心里始终都感觉不到已经出来社会两年的feel,或许是因为之前“休养生息”太久,时间默默流逝而不觉;抑或是近来整天跟学生们混在一起,欢快充实,故而时间大盗频繁光顾都未在意。
这两年,见识了不少人,经历过不少“大开眼界”的事,心绪也起起伏伏不定,有过愤怒,有过开心;有过抱怨,有过感动;有过徘徊,有过坚定;有过失望,有过自豪。这一路,不那么太平。
前段时间,频繁听到同工抱怨做社工越做越没激情,越做越颓废,面对机构和同工的各种坑事,各种想甩膀子走人……想想自己,虽然两年来也不甚如意,但自己对社工的心还未死,心中的那团社工火依旧还在燃烧,且势头正旺。究其缘由,不外如下:
精神偶像。前段时间,最为敬重的社工前辈徐祥龄先生辞世,心中很是伤悲,工作状态低迷,同事和朋友甚为不解,惊讶我的异常反应,按理来说对于这样的“陌生人”不至于会有太深的感情以致如此沮丧,殊不知,虽然我与徐老只有过两面之缘,但对徐老事迹的关注却是从2009年徐老获“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之时开始的。从那时起,就对这位退休后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开先河地推动民工服务的香港社工前辈充满了敬意,且封之为专业“偶像”。也是从那时起,“隔坑社区发展中心”成了电脑收藏夹里的必备链接,隔三差五的都会浏览下中心的最新动态,看着新莞人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心中不只一次幻想过以后进去隔坑工作的场景,不只一次期盼过有朝一日能和偶像近距离接触。虽然毕业后,各种渊源使然,未能进入隔坑,但老天都算优待,在2012年和2013年都有幸得见先生。犹记得在2012年“首届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我与“老总”前去观展,行至一个摊位前,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襟危坐在摊位前,先是一楞,想了几秒,顿时反应过来那正是徐老,小鹿直撞,小粉丝的情怀随即上演,连忙上前求合影,当时激动得已全然不知自己说了什么,只知道那一趟没白走,见到了传奇般的偶像,现在想想都会激动。之后,2013年,机构承办区社工人员培训,竟然请到了徐老伉俪前来授课,再一次得以近距离接触偶像,且获偶像亲笔签名,那时真是高兴坏了。也正是在那次的培训中,更为清晰的了解到徐老为在大陆推展民工服务而付出的巨大心血和经历的艰难险阻。作为一名开拓者,他用十来年的行动向社会证明了民工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引领了政府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心。在徐老的追悼会上,看着曾经接受过和现正在接受徐老帮助的几百位服务对象从各方陆续赶来吊唁,当新莞人代表和服务对象代表发表悼词时,拳拳情意,全场无不动容。正是这样一位社工前辈,让我真切感受到社工人的那种魅力:社工是有用的,社工是专业的,社工是真的可以帮到人的。徐老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他的那句“社工不是一份职业,是终生的事业”,用实际的行动践行了一位社工的使命,为后辈社工树立了咫尺而又崇高的榜样。我很庆幸在我踏入社工行业的路途上认识了徐老,了解了他的事迹,感受了他的能量,虽然我不敢保证说自己也像徐老那样一辈子为社工,但无论如何,只要一日做社工,定竭尽所能,做好自己,做好服务。
持续学习、进修。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很宅很宅的人,周末没啥事的话基本上都是宅在宿舍,懒得掉渣,但当有专业培训时,怎么辛苦都会挣扎去学习,早起、赶车奔波不在话下。南海、广州曾经是我最频繁光顾的地方,不过即便去了那么多次,目的地也只有两个,桂城创益中心和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在这两个地方,有幸近距离结识了那些存在于专业书本作者栏的真人前辈,听到了很多香港社工的宝贵经验分享,感受了香港社工的精湛技艺,进而开阔了专业视野、眼界。两年间,参加大小培训30多场,花在培训和资料收集上的money近乎占开销的三分之一,着实有些“过分”,看着银行卡余额逐渐缩水,有些心疼,但也义无反顾。每每看到有适合的培训信息,跃跃欲试,尽可能去协调各种安排,即便有些培训内容完全和目前工作不搭调,也十分乐意去听听、去看看,心中坚定“学习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把握;多学好过不学,学多一点是一点”。虽然各个领域的培训内容混杂接收,有些痛苦,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对我说来,每次培训完,总是会有种收获的感觉,可能是导师的某一句话触动到我,或者是某一个知识点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又或者是某一技巧让我豁然开朗,所以每次学习后,脑袋都会一热,而且不容置疑,这么多次的学习,的确给工作带去了很大帮助,很多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在培训后,底气足了,自信了,也就敢去迈出第一步,敢去尝试。持续学习所带来的power,我相信不会是一时的,至深至远。
积极尝试,大胆尝鲜。一直来都不觉得做社工是件容易的事,服务对象各种有个性,对活动的反应也各种稀奇古怪,很难说摸索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所以社工的工作注定是精彩的、刺激的和有挑战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是枯燥的、单调的和平淡的。以在李伟强社工站的工作为例,有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对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所对应的效果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意向也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如果纯粹说要完成年度指标,不是难事,多搞几次外展活动,随随便便吸引个百八十号学生参加不是问题,可次次都是摊位游戏的话,似乎陷入了死胡同,了无新意,而且对于那些对摊位不感冒的人,仍旧还是不会感冒社工站服务。那么除了摊位,是否我们还能以其他的方式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我们的目标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父亲节活动之时,为区别于之前的母亲节和5▪25心理健康日活动,社工站摆脱了习惯思维,精心策划了“父爱有声”、“图说父爱”和“父爱在线”三个部分,以全新的形式去诠释父爱,期间既联动了学校,借用学校广播站平台送上父爱主题专栏,也发挥了学生的智慧,拍摄了感恩视频。从最终的效果来看,是次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社工站的大胆尝试是对的,如果没有这次的尝试,岂能知道原来学校广播站是可以借用的,又岂能知道原来拍摄视频这一手法是很受学生欢迎和推崇的。诸如这样的案例,不少。每每有过新的尝试,心中都很是暗爽,成功了,说明自己的想法还是靠谱的、可行的;失败了,则表明在自己之前的预想情境外又接触到一种新的状况,一种新的学习,快哉。每天尝点鲜,工作劲无边。两年的历练,自认为阿Q精神绝对的有增无减。
支持性的外围环境。经过大半年的蹦跶,而今漫步在校园,多半的领导、老师、学生都能招呼示意,自己感觉俨然已经融入到学校当中。想当初,空降校园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只认识那么几位领导、老师,无时无刻不是谨慎着、小心着。通过长时间在饭桌上、会议上、活动中等各种场合的“潜伏”,而今对学校近一半的老师都算是有所认识。同时,透过开展一系列师生活动,社工站与老师间的互动愈来愈频繁,老师对社工站的信任程度也稳步上升,老师们会逐渐转介个案到社工站,会主动邀请社工站落班开展活动,甚至个别老师有需要时也会愿意跟社工倾诉,老师们的信任与配合让社工站在学校的存在感变得强烈。同时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让社工站真是可以无顾虑的大展拳脚,对于社工站提出的服务构思,学校基本上都是全力支持和肯定,真是让人非常之受鼓舞和有斗志。也正是如此,在这大半年中,社工站先后与德育处、学生会、团委、教务处、创文办、培训处、心理辅导中心等都建立了某种形式的合作与联系。通过交流合作,领导、老师们对社工了解了,对社工服务的支持程度自然也就高涨。以前老师们见到我都会称呼“黎老师”,而今一部分老师已经转口称呼“黎sir”,欣喜这个转变,因为它代表着部分老师或多或少了解到社工与老师的不同,即便只是形式和称呼上的差别。当然,除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机构的后援补给和学生的行动参与同样是至关重要,它们共同撑起了社工站正常运作那片天。在这样一个友善的温暖的满怀支持的环境里,不好好工作,想想都觉得愧疚。
欢乐的团队和氛围。打从进入李伟强以来,工作基本上都安排满满的,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中午还不一定有得休息,整天这样的强度,着实有些抓狂,但难以置信的是,每天感觉时间过得超快。早上打开电脑,刚忙活一阵,就到中午就餐了。午间小眯一下,伴随着神曲《爸爸去哪儿》的起床铃,再忙活一下,就到了下班时分。时常下班时都会感慨时间不够用,当然这中间或许是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但无论如何这一天天的感觉真是特别的充实、踏实。虽然也会感觉累,但每天下了班,心情是舒畅的,就好像曾经跟实习生戏谑的“在李伟强社工站工作的幸福指数绝对的高”,在这里,从来不缺少欢乐,每天一下课,各种逗比小伙伴涌进来,言行举止之“奇特”,让你不乐都不行,社工站俨然成了笑工站。此外,我们的小团队也是不那么的“正常”,笑点低到难以想象,有时自己不经意的一句猛料能让其可乐好一阵子。欢乐归欢乐,但无可否认的是大家的工作态度还是杠杠的,为迎接检查,大家一起加班加点赶制资料;为及时宣传活动,大家周末都抽空做海报、发微博微信;为开展好活动,淋雨指挥都不在话下……经过大半年,“战友”般的默契逐渐得以磨练,大家也在磨合中更清楚各自的角色,更明白各自的风格,有时真是到了传递一个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的境地。而今,三人组行将彻底解散,不舍,这半年的协力合作真心觉得珍贵的,大家坦诚以待,一起去面对困难、一起去寻求突破、一起去竭力尝试、一起去奋勇前行,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温暖的那些事儿。社工人都知道,社工的服务不是立竿见影的,不是说今天帮了服务对象,明天他/她就真的好了,很可能在做了很多的事情后都看不到服务对象有所改变和成长,对于这样的事情,自己有时很是抓狂、低迷、泄气。即便如此,在两年的工作中,阳光温暖的事情也还是不少,比如:某某同学会主动在社工站留言板上留言说“在这里可以很开心,就像回到一个温暖的家”;某某同学会在与社工聊完后,偷偷写上一封短信留给社工表示感谢;某些同学每次会在看到社工站公众微信平台推出的信息速度进行转载;某些同学会亲自做点心带回学校让社工试味;某些同学会跟必修课似的,每天都来社工站报个到,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某些老师看到社工后会主动示意给搭顺风车……这些温暖瞬间,太多,太多。真心的付出,收获的同样是暖暖的真心。
两年为期,作为顺德社工的身份即将告一段落,感谢两年中陪伴同行的各位前辈、老师、小伙伴,虽然这一路坑洼不平,掉进不少坑,沾污很多裳,但倒也值得,不虚这一遭,无愧这一遭。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与君共勉!
微博网友@大黎小寧 供稿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4/0708/156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