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行业要闻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要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要

 

发展志愿组织 深化社区服务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窦玉沛

近年来,民政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文明委部署,按照分工要求,大力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同时,围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出台了《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推动建立了志愿者注册制度和统计制度。二是制定了《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初步完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三是开展了志愿服务政策理论研究,出台了《关于在全国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的通知》,推动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四是围绕城市社区、农村基层、救灾、消防等领域志愿服务的开展,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促进相关领域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下一步,民政部将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志愿服务法制建设,为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保障。民政部将把志愿服务法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在《慈善事业法》立法过程中,配合全国人大做好志愿服务相关条文的研究起草工作,力争将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相关内容纳入法律草案中;积极着手《志愿服务条例》立法起草工作,推动《志愿服务条例》尽早出台。

二、抓好记录制度建设,建立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的推进实施,进一步扩大记录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深化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示范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围绕志愿服务记录重点环节,规范操作流程与记录格式,完善工作标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转移共享制度,逐步实现志愿服务记录跨区域、跨单位对接,确保志愿服务记录的真实有效、准确权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志愿服务记录为基础,逐步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完善志愿者优待等激励回馈制度。

三、抓好两个平台建设,建立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机制。民政部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把两个平台建设好、利用好,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指导地方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在城乡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志愿服务记录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搭建平台;加紧研究制定《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优化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性能,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系统对接,指导各地利用系统开展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登记、志愿服务记录、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等工作,不断扩大系统覆盖范围,提高系统应用程度。

四、抓好“社工+志愿者”互动服务,优化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民政部将把抓好“社工+志愿者”互动服务放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位置,大力推广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组织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和安排下,围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贯彻实施,围绕学雷锋、邻里守望等重大主题,围绕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老年群体、困境儿童、残疾群体、特殊人群、受灾群众等重点人员,围绕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重大事件,围绕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和大型赛会等重要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坚持不懈 抓出成效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李 勇

中直机关各单位紧紧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切实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切实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直机关工作在党中央身边,机关文明程度和干部职工文明素质直接影响着机关的形象,影响着党中央的形象。按照中央部署和栗战书同志的要求,中直工委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作为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明确提出,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切实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上做表率,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做表率,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做表率。中直工委、中直文明委坚持把争做“三个表率”作为推动机关党的建设,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纲和主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

二、突出志愿服务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志愿服务工作。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文明素质,引导干部职工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陶冶情操,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中央纪委、全国政协机关、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单位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全国总工会在各级工会组织中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弘扬郭明义同志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宣传志愿精神,积极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效性。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在瞻仰接待现场设立服务岗,平均每年为瞻仰群众提供广播寻人、归还证件、救助病患、解答咨询等志愿服务达一万五千余人次。中央宣传部发挥理论宣传优势,部领导带头为社区居民和街道干部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长期在西长安街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光明日报社联合北京同仁医院开展法律咨询、医疗义诊等志愿服务,经济日报社每月固定时间到北京南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国日报社连续5年志愿为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培训英语教师。各单位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切实把志愿服务活动做深做实。

四、着眼制度建设,推动形成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我们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切实把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归纳提升,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我们加强了对志愿服务工作考核,中直机关文明委把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加强了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央组织部机关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把空巢老人、残疾儿童、灾区藏族女学生和困难职工家庭作为志愿服务重点;完善了志愿者招募和注册程序,新华社注重对志愿服务活动日常管理,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真登记,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加强了志愿者的教育培训,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把对志愿者的业务培训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先后开展了100多场“小小志愿者科学实验表演活动”,为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有力保证。

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推动中直机关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走在前列,做出表率。

 

着眼发展 着力建设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1年来,共青团中央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2000年以后,共青团中央提出了“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工作思路,即紧密结合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的结合点,围绕重点领域谋划志愿服务工作。同时,狠抓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推进青年志愿者事业不断实现制度化发展。

一是在队伍建设方面,2002年3月,共青团中央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并在后来进行两次修订,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4043万。

二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主要行业系统以及大多数市、县和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托社区、学校等场所建设13万个志愿服务阵地,吸纳、引导、培育了一大批社会志愿者组织和青年公益组织,初步建成了全国、省、市、县和基层五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体系。

三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以“结对+接力”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对接机制。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4年来,已动员550万青年志愿者与5.4万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1482万农民工子女进行长期结对。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1年来,按照省省对接、校地对接等模式,已先后派遣17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开展每期1—3年的志愿服务。

四是在机制建设方面,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时间计量制度,建立志愿者组织等级评定制度。团中央注重政策指导和示范导向,通过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志愿者购买保险等举措,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保障。推动18个省区市和16个较大市相继颁布实行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

下一步,共青团中央将主要加强志愿服务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志愿服务政策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志愿服务对接平台建设,让青年志愿服务长效常态发展。

加强社区志愿者培训

中共镇江市委书记 杨省世

镇江市现有注册志愿者21万人、占城镇适龄人口13.8%,各类规范性志愿服务组织70余个、团队1700余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对接社会需求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趋势,多形式、常态化加强社区志愿者培训,打牢社区培训这个基础,培育好志愿服务的“常青树”。

第一,完善培训平台。有效利用社区、学校、公共场馆、教育基地等各类资源,为志愿者提供多渠道、全覆盖的培训平台和网络。市志愿者培训学校定期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轮训,并为社区志愿者培训提供师资保障。“大爱镇江”志愿者展示馆,有计划地组织新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开展学习参观活动。镇江《志愿者报》长年宣传志愿服务常识和工作动态,免费向志愿者赠送。所有社区均建成志愿服务站,统筹协调社区志愿者培训工作。依托社区工作网格,划小志愿者培训单元,利用社区文化中心、市民学校等阵地,由社工、网格长对网格内志愿者进行日常培训。随着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宽,先后在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10多个单位建成志愿者培训基地,面向社区提供各类专业培训服务。

第二,抓实项目培训。以关爱老弱幼残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重点,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针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心理和生活特点,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助老志愿者职业道德和助餐、助行、助医等必备技能。针对智障、聋哑、肢体残疾等不同人群,组织特教中心教师等专业人士,对助残志愿者进行护理常识、手语交流、心理沟通等知识培训。依托社会妈妈培训基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等阵地,对相关志愿者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等培训。组织专业救护培训师,面向社区公益团队开展急救培训。组织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进行集中军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参观见学、专业操作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组织法律志愿者培训,去年举办了8期培训班,参训人数达650余人次。

第三,实施分层培训。顺应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和志愿者素质提升的内在需要,分层次加强志愿者培训。全面实行志愿者网上注册制,面向新注册志愿者开设网上培训中心,发布志愿服务常识和政策法规等。各社区志愿服务站,定期组织新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通识培训。根据岗位服务需要开展相应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对技能要求较低的临时性服务岗位,由活动组织者进行必要的岗前服务规范培训,或由老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式的岗上示范培训。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各志愿者团队安排专业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必要课时的集中辅导或现场培训。针对社区心理矫治、应急救助、健身指导、水电气维修等专业性岗位,志愿者必须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参加服务活动。重视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养,着眼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围绕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项目策划与组织、志愿者规范化管理等内容,通过专家讲座、主题沙龙、拓展训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定期对社区志愿者组织、专业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和骨干志愿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我们将以更高水平推进社区志愿者培训专业化、制度化,让志愿服务之树常青,让文明新风为镇江这座“大爱之城”增添新的魅力!

 

用志愿服务打造“爱心烟台”

中共烟台市委书记 张江汀

截至今年3月份,烟台市已有50多万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14.4万人成为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一、健全完善全民参与机制,使人人传播正能量。我们把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市、区两级文明委名义,组织动员广大市民义务开展礼仪宣传、文明劝导、秩序维护、卫生保洁等活动,形成人人志愿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局面。我们发挥部门、行业优势,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文明办系统的文明传播志愿者、民政系统的社区志愿者、卫生系统的“白衣使者团”、文明单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联结起了全市1000多家基层单位,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我们坚持组织推动与社会倡导相结合,支持市民自发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先后涌现出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700多个。民营企业主于文强发起的“梨城春雨”志愿服务队,三年间迅速发展到1200多人,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500多次。

二、健全完善项目对接机制,把爱心撒向全社会。我们紧紧围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统一策划并分解落实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了一批参与广、影响大的志愿服务品牌。我们建立“爱心无限”网络平台,整合公益信息资源,随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形成信息化的志愿服务。我们定期调查、征集服务项目和救助对象,印制成册向社会公布,为志愿者参加活动提供多向选择。我们在社区设立志愿服务站,积极推广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市的志愿服务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大街小巷”,从繁华大街到居民楼栋都有志愿者服务的身影;在内容上拓展到了“大事小情”,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在对象上涵盖到了“大人小孩”,实现了安老抚幼、济困助残的全覆盖。

三、健全完善长效运行机制,让善行义举常态化。我们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设计开展了“四季主题”活动,既避免了志愿服务“一阵子”“表象化”的现象,又推动实现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春季以“绿色烟台”为主题,动员广大市民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烟台增添青山绿水。夏季以“好客烟台”为主题,适应旅游旺季特点,引导志愿者走向景点、车站、码头,扶老携幼、清洁环境。秋季以“醉美烟台”为主题,开展礼仪接待民俗文化、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冬季以“温暖烟台”为主题,组织“情暖万家”“慈心助困”系列活动,为困难群体送温暖、献爱心。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我们还积极树立“日行一善”的导向,大力倡导“微公益”,看到有人不便帮一把,遇到矛盾纠纷劝几句,碰到不良言行提提醒,见到文明行为点点赞,把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长河”。

健全完善激励制度

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 王 波

百步亭社区现有4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占居民总数的31%,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在完善激励制度方面,着重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长激励,帮助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社区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采取系列措施培训培养志愿者,促进志愿者全面发展。我们每年为志愿者提供不少于10次的综合技能培训,把优秀志愿者和骨干志愿者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序列,组织他们学习考察,到知名高校培训。社区明确规定,担任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必须有两年以上志愿者经历。现在,社区5600多名党小组长、楼栋长都是从优秀志愿者中产生的。

二是保障激励,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提供基本条件。社区每年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场地、设施以及相关物质保障。文艺志愿服务队需要排练室,社区就为他们建立了舞蹈室、音乐厅。书法志愿服务需要场地,社区就建设了“墨池”、书画室。网络文明传播需要电脑,社区为此专门购买了30多台电脑,建设了电脑室,免费提供网络带宽。

三是嘉许激励,营造当志愿者光荣的社会氛围。社区每年评选表彰百名优秀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队、优秀志愿服务苑区、楼栋,并制作成光荣榜在社区展示,通过社区报纸、网站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把社区志愿者的名字和事迹写进楹联,张贴在社区广场的亭子上。把优秀志愿者的事迹编成文艺节目,组织“好人故事汇”在社区巡演。根据百步亭社区志愿者故事创编的小品《我们都是志愿者》,在2014年第三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上展播,点击量突破3亿人次。

四是回馈激励,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社区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志愿者或其家人可以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数内优先得到社区的无偿帮助。同时,社区每年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并为志愿者提供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便利,对志愿者使用社区图书馆、游泳馆等公共设施给予免费或优惠。百步亭社区有4000多个商业门店,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商户,社区把他们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采购招标、租金减免等方面优先照顾,并鼓励居民支持他们的发展。

现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文化在百步亭深入人心。

 

建立健全回馈制度

广东省佛山市翠颐社区主任 邝颖新

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在“关爱桂城”建设中,把志愿服务作为重要载体,开展了“全城志愿者”计划。其中,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居民1.7万人的翠颐社区,以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关爱桂城”建设。

一、实行荣誉回馈,营造社会礼遇氛围。街道每年都会举办“金桂耀全城”授勋典礼,为包括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内的,对社会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授予政府特制勋章。现在,每年的授勋典礼已经成为最受桂城市民关注的全城盛事。

二、实行服务回馈,打造社区资源置换平台。翠颐社区以关爱桂城创益中心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挖掘社区资源的服务回馈潜力,使志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社区服务回馈。社区以免场租的形式,引入社会商业机构开办各类兴趣班。社区志愿者可以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数,兑换成参加兴趣班的课时。对在本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创益中心根据其活动规模、参与人数、服务时长等,免费提供各类办公及会议室的使用权。

三、实行生活回馈,开辟社会各界参与通道。把社会资源引入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者的社会回馈覆盖面。重点针对社区周边的餐饮、零售、美容美发、健身等商户及机构,建立爱心联盟,为志愿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提供打折优惠。目前桂城已发展起60多家同盟商铺、机构。每期公益圩日都会链接商企资源,举办物物交换、公益摊位义卖等活动,志愿者可以用志愿服务时数换取各种优惠。

为抓好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我们把机构、基金、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基础,建立“社工+志愿者”工作队伍,成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管理和推进主体。通过设立志愿服务运作专项经费和“成长型”关爱基金,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街道设立了创益中心和志愿V站,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为志愿者日常聚集、交流、培训、开展活动创造了稳定便利的条件。

以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为抓手

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社区文明委主任 顾锡培

徐家汇社区是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面积4.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是一个以徐家汇商圈为代表的综合型社区。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街道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徐家汇区域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由区域内44家市级文明单位围绕共同的公益目标组成,以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徐家汇公益圈“公益随手、爱心随时”的理念。

一、坚持“三大机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常态运行。区、街道文明办对成员单位开展走访,详细了解其资源优势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的意向。同时,与成员单位一起到社区开展调研,收集反馈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志愿服务需求,为成员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提供依据。由街道牵头、成员单位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徐家汇区域内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分享志愿服务建议和心得等。开展“志愿的力量”主题活动,凡是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注册且服务时间每年在5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都可以参加抽奖活动,由企业联盟单位免费提供文化、体育、旅游、体检等体验卡作为奖品,以此回馈激励志愿者。目前为止已举办5次活动,奖励志愿者达500人次。

二、发挥“三大优势”,实现企业社会责任联盟资源共享。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进社区开展科普教育、金融服务、医疗咨询、文明宣传等;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所在地域,同邻近居民区结对,就近就便参加小区的各类志愿服务;各成员单位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深入社区开展特色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实现“三项结合”,激发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服务潜能。各成员单位把志愿服务的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之中,体现到生产经营和文明单位创建之中,潜移默化地激励员工参加志愿服务。比如,恒隆集团结合“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开展了以“倡导绿色生活、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恒隆绿先锋”项目,由员工志愿者带领社区青少年和农民工子弟,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等活动,培育他们的绿色生活理念。各成员单位一方面根据志愿者的年龄和兴趣,选择最为适合的服务岗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动融入社区,积极参与徐家汇“七彩公益圈”的主题活动,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做贡献。各成员单位将志愿服务与徐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相结合,积极参与“美丽徐汇”系列行动。志愿者走上街头,清洁公交站牌、路牌灯箱等公共设施,营造“美丽街景”;在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引导,做“美丽市民”宣传员;走进小区,帮助清理楼道堆物,清除消防隐患,共建“美丽楼道”。所有这些,都有力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志愿服务对城区建设和文明创建的贡献度。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industrynews/2014/0423/155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