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社工眼中的流浪者——社工介入“救急难”思考
社工眼中的流浪者——社工介入“救急难”思考
原题【社会工作者眼中的街头流浪者】
2013 年11 月15 日至2014 年3 月15 日,北京市丰台区瑞丰社会服务中心在北京丰台区六里桥地区和北京西站地区开展针对流浪者的街头外展救助服务项目。这项“冬日暖心计划”,使社工从专业的视角观察了临时救助对象,也对社工介入“救急难”有了更多的思考。
案例1
甄别+拒绝——跑得快的“肝硬化”兄弟
甄别受助对象是社会救助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我作为社工曾在六里桥北过街天桥发现两位乞讨者,其中一人不停地向行人磕头,另一个人则躺在地上盖着被子。他们面前放着个红色旅行袋,里面有半袋零钱,不时有好心人往旅行袋里放入零钱。在发现之初,我注意到两人衣衫整、面容干净,于是跟旁边的小贩了解起情况。旁边的两名小贩对这兄弟俩都不太了解,只知道他们每天大约9 点来11 点走,已经有半个多月了。之后我们装扮成热心市民上前与其沟通,问起了两人的情况。磕头人弱弱地说,他的兄弟得了肝硬化,来京是为了给他兄弟治病,现暂居于石景山衙门口一带,曾接受过唐家岭救助站(海淀区)的救助,暂时不需要救助站救助。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可疑之处—— 他们的活动范围较大。于是我又询问了他们去哪家医院看过病、有没有医保、是否需要医疗救助等问题,磕头人开始闪烁其词,并拒绝了我提出的一切救助建议。经过观察和沟通之后,我做出了他们属于职业乞讨的基本判断——磕头人有劳动能力,其弟佯装成病人只为博取过路人同情,于是请桥下岗亭的警察对其予以劝离。看到警察来劝离,肝硬化兄弟竟然“ 奇迹般”地站起来先跑掉了……
社工手记:社工在本案例中扮演了沟通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外展社工在遇到乞讨人员时,首先要对其身份进行识别和评估,前期可以先从其周围的人那里获得有效信息。社工进一步介入时,还要识别和观察对方所提供的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回答问题时的神情和动作,尤其是要观察其肢体语言,明察秋毫。在发现对方为职业乞丐时,要及时联系公安部门介入。
案例2
常去看看——选择流浪生活方式的王大哥
王大哥是我们在日常探访的地下通道认识的。第一次看见他时,他正趴在自己的三轮车上旁若无人地看着书。我们便走过去跟他闲聊。探访小组由四名队员组成,两名女生负责与露宿者建立关系,男生负责在几米远的地方应急和安保。我们两个女生问王大哥晚上睡在这儿冷不冷、吃过晚饭了没有、靠什么维持生计。王大哥腼腆地用手堵上嘴,笑着对我们说“ 谢谢”。经过几次探访,我们跟王大哥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并对他的个人情况、家庭系统、生活系统等进行了评估。社工发现,他不像一个职业流浪者,身上没有“ 邋遢”“ 愚蠢”等露宿者的典型特征,而且他有自己的生活轨迹—— 白天捡瓶子、收废铁,晚上“ 下班”后,在路过的小馆子吃口饭,偶尔在路过的报摊买本《读者》或《特别关注》,每周洗一次澡,刷一次牙。他有两个好友,一个是报摊的老板,一个是饭馆的伙计,偶尔聚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人生。露宿只是喜欢自由的他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像王大哥这样的露宿者,社工只需要像老朋友一样偶尔带着热饭和热水之类的物品去看看他,问问他今天“收成”好不好。除此之外,就是倡导大众对他们多一些包容和接纳,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抱着或可怜,或厌恶,或怨恨的心态去看待他们。
社工手记:社工在本案例中发挥了协调资源者和朋友的角色。社会工作专业理念贯穿于整个救助过程,包括将流浪乞讨人员这个有些被污名化了的群体用其生活方式“露宿”来界定,称其为露宿者,这本身就从称谓上先改变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刻板印象。社工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并非一贯的给予,而是关心其感受,关心其日常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赠送他们的每一件物资也都是“ 私人订制”的,例如《特别关注》、暖宝宝、冻疮膏等,并非局限于传统救助的棉被、棉服和方便面等物资,也不是简单地把物资递给救助者,赠送冻疮膏是发现王大哥手冻裂了,赠送的《特别关注》是从高校募集的。小小的“私人订制”,代表的是一份关心,一种在乎,而这正是露宿者生活中最需要的。
案例3
提升能力——总是找不到工作的“小哥”
由于六里桥地区之前是劳务市场,我们总是会碰到来北京“淘金”却出师不利的露宿者,刘小哥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通过我们发放的联络卡找到我们的。在获悉了他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之后,社工开始对他进行评估。刘小哥希望找一份保安的工作却一直没找到,但其实北京市对安保人员的需求较大,所以社工问询他为何来北京两个月还未找到工作。刘小哥回答说怕遇到“ 黑保安”的工作。随后社工帮他联络了几家保安公司,然而当刘小哥获悉薪资较好时,又开始询问是否一周休息两天、是否有年假、是否一天管四顿饭、是否发保安服、能否只上白班等等。追踪至此,社工发现刘小哥目前更需要的是一个就业心理辅导。露宿者口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缺钱,但社工走近他们后,发现他们在彼时的处境中更缺乏的是正确的观念以及摆脱困境的积极心态。社工通过专业方法可以挖掘他们真正的需求,并通过其主体性参与提升其解决眼前困境的能力。
社工手记:社工在本案例中扮演的角色是使能者和教育者。露宿者由于自身缺乏社会资本,对自己本身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资源也缺乏意识。社工需要通过系统性和发展性评估来确定露宿者真正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直接给予。社工也不宜单纯地去解决露宿者面临的临时性的表面问题,而要通过露宿者自身的主体性参与,提升露宿者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意识和信心。(文/王科)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0704/155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