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禁毒 深圳:社工服务助戒毒 人员抵御复吸诱惑
深圳:社工服务助戒毒 人员抵御复吸诱惑
原题:自2007年起,深圳开始探索将社会工作的手法引入禁毒工作中 社工服务助戒毒人员抵御复吸诱惑
禁毒社工在组织戒毒人员做游戏
禁毒社工开展宣传活动
羊城晚报记者 蒋琳莉 通讯员 凌舒雅
(图由受访者提供)
“沾毒容易,戒毒难”。“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在广泛宣传远离毒品的同时,如何帮助曾经深陷毒瘾泥潭的“瘾君子”彻底摆脱毒品也备受关注。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外,自2007年起,深圳开始探索将社会工作的手法引入禁毒工作中。
禁毒社工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技巧协助戒毒对象进行戒毒及康复治疗。据统计,目前深圳共有8家专业社工机构开展禁毒社工服务,共有122名专职社工。近日记者采访多名经验丰富的禁毒社工,分享如何帮助瘾君子脱离毒品“心瘾”的心路历程。
远离“毒友圈”
从戒毒所出来时,大部分戒毒人员都曾下定决心不再沾毒,但复吸的阴影也会一路相随。“想要彻底戒毒,首先就要与毒友圈子彻底断绝来往。”从事禁毒社工已近三年的社工陈丽珍告诉记者,经过强制戒毒的人员一般身体已经脱离对毒品的依赖,但心理上仍然有瘾,一旦出现情绪波动,如果恰好有毒友来联系一下,就很容易复吸。
戒毒人员小美(化名)在戒毒期间一直与毒友保持联系,毒友以来家看望小美的名义,偷偷将毒品带给她。社工建议她不要再与毒友来往,却遭到了小美的断然拒绝。陈丽珍调查后发现,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小美一直缺乏家庭的温暖。
社工黎亚平告诉记者,一旦染上毒瘾,吸毒者很少有其他朋友,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因此对毒友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感,社工的介入能起到倾听者的作用,让其感觉到有人能够理解他,而不是被指责。
陈丽珍则建议,如果难以靠自控力断绝与毒友圈子的联系,可以暂时离开原来的环境,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反而更能摆脱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
家庭关系重建
对于戒毒者而言,家庭的亲情关系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少社工告诉记者,大多数复吸者的家属都采取对其放弃的态度,而家人的放弃则会让戒毒者自暴自弃。
“戒毒者以前可能会常撒谎,身边的亲人就选择不再相信他们,戒毒者会认为自己努力了也得不到家人的认可,就没有动力去抵制毒品的再次诱惑。”黎亚平告诉记者,社工通常会给戒毒者和家人做亲子关系互动,加强双方的理解。
40岁的林强(化名)曾因吸食海洛因三次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但他告诉社工:“我虽然吸毒,但非常渴望亲人的关爱。”
多年的吸毒生活,使家人对他失去了信心,10年来与家人几乎都没有什么交流。有两次进戒毒所戒毒,家人都没有去看望他。
当社工联系他的母亲时,母亲出乎意料地说:“很希望你们过来,只要你们能够帮助他”。社工告诉记者,虽然就这么一句话,却能感知到虽然林强吸毒多年,家人和他有了很深的隔膜,但是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已经放弃了他”。
社工的家访让林强和家人得到了很好的沟通,林强主动提出,每个月随机抽时间给他做尿检,并做一份证明给妈妈,他要用实际行动重新赢得妈妈的信任。
重找生活的意义
黎亚平第一次家访戒毒人员阿国时,摆在面前的是阿国用来上吊自杀的白布条。“活得没意思。”是不少戒毒人员不时冒出的想法。社工告诉记者,在戒除心瘾的艰难道路上,戒毒人员需要一个可实现的目标作为动力,才能抵御复吸的强大诱惑力。
阿国是一名深圳本地人,每年所在社区都会有一笔分红,虽然算不上很多,但也能维持基本温饱。从戒毒所出来后,阿国一直无所事事,与妻子的矛盾也日渐激化。社工发现,阿国表示其最大希望是挽留妻子,并愿意为了孩子去承受压力,学会承担,不轻易放弃自己。
与其妻子面谈中,社工了解到妻子并不是与阿国完全没有感情,只是怨恨毒品,埋怨阿国的无所事事,这一切让她感到无望,甚至想与阿国离婚。社工通过叙事疗法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来增强阿国改善夫妻感情的信心。此外社工还带着阿国求助于街道、社区,终于获得一份保洁员的工作。
之后,阿国坚持做好了这份工作,而且在业余时间里赚取外快,并把酬劳给了妻子。他的坚持和努力,妻子都是看在眼里,之后就没有再提及过离婚的事。
另一位戒毒人员阿亮则为了与女友结婚主动戒毒,婚后为了要孩子,阿亮甚至自己主动断绝服用替代维持治疗药物美沙酮四日,逐渐减少对美沙酮的依赖。如今阿亮从每天需要服用80毫升美沙酮降到了每日只需服用20毫升,他希望在年底彻底解除对美沙酮的依赖,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蒋琳莉、凌舒雅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jiedu/2014/0625/152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