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广州出现打着公益旗号作社工“生意”经行为
广州出现打着公益旗号作社工“生意”经行为
去年,广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达到3.3亿元;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达217个。昨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广州蓝皮书———2014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披露,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存在“关系户”浑水摸鱼。课题组建议,应成立第三方行业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的财务、行政等进行监督。
对基金会年检存在走过场嫌疑
截至去年10月底,广州市、区(县级市)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5663个。广州市、区财政投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达到3.3亿元。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经从2009年购买服务试点时的7个,发展到217个。
蓝皮书表示,相当部分社会组织的“软肋”也不断暴露出来。少部分商业组织或个人利用政府部门大规模购买社工服务之机,打着公益旗号,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作为“生意”经营。在提供公益服务过程中,有社会组织出现违规运作、滥用资金、暗箱操作等问题。
在项目招投标中,利用各种关系和各种非正常手段承揽项目;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利用现有财政体制对社工机构财务监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缺陷,虚列支出、中饱私囊;项目执行、评估过程中,虚列指标、虚构材料、弄虚作假。各种乱象频生,已经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蓝皮书认为,政府对基金会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对服务机构的项目资助缺乏有效招投标程序,部分项目资助有利益输送之嫌。”同时,政府部门对基金会年检似有走过场的嫌疑。部分年度资金使用明细难以自圆其说的基金会,依旧可以通过年检过关。
广州流动人口首次超过常住人口
蓝皮书还表示,既有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阻塞了业主自治的空间。根据上月最新的统计数据,广州1600多万人中,流动人口首次超过常住人口。大量国内外人口聚集在广州城乡社区,然而,这些非本地城乡户籍的人口,依旧完全被排斥在所在社区事务之外,无法参与。
在课题组看来,目前的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对维权组织的引导和管理较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一项外籍人员管理研究标明,外籍人员在穗定居后往往具有成立自己社团、组织起来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但难以获准成立,导致其利益诉求难以获得足够的表达。
赋予暂住人口参与社区事务权力
课题组建议,广州市应当利用社会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制定地方性的法规,赋予在广州城乡社区居住一定年限的非本地常住人口参与社区事务的权力。
其还建议,政府应承认社区利益群体的合法性,推动利益群体社会组织的建立。根据社区公共事务的不同,广州可以创新社区治理的模式,建立不同议题的城乡社区公共事务咨询监督委员会。这一尝试早在去年已开始,广州已成5个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在同德围高架桥、广州大桥拓宽、白云山隧道建设等重大工程中,集纳多方意见,共议公共话题。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4/0612/149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