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学校 青少年问题之“失学”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青少年问题之“失学”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现代的内生增长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都清楚的表明了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积累人力资本和加快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也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是,我们仍能看见不少这样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工潮的高涨,很多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自愿放弃学业,加入“打工大军”中,由此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失学”。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对于初中肄业生来说,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找一些苦、累、脏的工作。这不仅对他们自身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他社会组成部分产生不良后果。而且,这是未成年打工,在某种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

在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恶性发展。知识不是万能的,招聘公司注重“有经验者优先”的社会现象让更多的青年走上误区:在校学习不如早入社会。在羡慕社会上的高层阶级领导者的能力不是知识时,青少年肄业现象越来越突出。据政府粗估,每年国中约有30万名毕业生,高中有20万名毕业生,大约有2%至5%的中辍生,再加上毕业后未继续升学者,推估每年约有2万多人未继续升学也未就业,长年累月,至今最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20万的青少年,游走在社会边缘,无法升学,就此失去了再次深造的机会,出现严重的青山年失学现象。这个族群的人身在政府政策之外,其家庭也难以掌控动向,若不在就业和升学的辅助管道上加以处理,等于是为日后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埋下祸根。根据司法院的统计,从民国九十年到九十四年,历年的少年犯刑事案者,大约有75%以上是国中、高中职的肄业生。

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失学”问题应该算是社会青少年问题的一种。青少年阶段由性成熟开始到20岁左右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的青少年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显现出不稳定发展的特性。

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特别强调青少年时期的认同发展,并认为这是自我完善的关键时期。该理论指出,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特色在于身份的确定,需要将许多成分整合起来。如果整合不好就会发生身份和角色的混淆,导致身份危险。青少年失学,就是青少年在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整合的过程中发生混淆的结果。许多青少年,面对社会的诱惑、学校的枯燥、家庭的孤寂,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发展不稳定。该阶段的特征往往被学者们渲染为“反社会的、敌对的、不服从的”(Hurlock,1968),一些社会对十几岁的青少年是不欣赏的、甚至持敌对态度的。

 

青少年失学问题,与学校的教育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内的学校依然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价值观、技能、职业道德等得不到多数学校的重视,成绩依然是评判学生优劣的核心标准。学校教学双方的不平等性,让不少青少年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厌倦情绪。青少年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表面,青少年在此阶段已经开始面对社会,接触社会上的诸多信息。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等比儿童阶段有了长足进步,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信息输入也越来越多。传统媒体与宣传载体的功能日益强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又不断发展,信息爆炸成为不可扭转的社会现实。在此社会背景下,部分青少年过早了解社会,部分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误入生活的歧途。青少年缺少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过早的想踏入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打工潮”。国家的教育工程面对难题,青少年失学问题,不仅仅让青少年不健康发展,还让国家的未来缺少栋梁之才,国家的前景堪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国家的未来、希望。解决青少年问题,就是解决国家的兴旺问题。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如果文化规范、道德信仰和相关人物不足以规范青少年行为,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出现越轨行为。青少年的多种行为问题与社会失范有关,例如不少青少年接触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受其影响认为学校太束缚,没有自由空间,不如早出入社会。在社会上,接触的多数是底层阶级的工作者,在与同龄的打工仔相互沟通中,了解到社会上的竞争激烈、社会上频频失业者更冲击青少年的眼球。在金钱至上的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追求独立的生活,想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在是否应该外出打工的问题上,青少年不能长远的看待问题,只是片面的认为打工又自由又能挣钱自己花。这样的心理造成青少年行为越轨,越轨少年多出现在家庭管教不严的家庭。与儿童时期不同,青少年与朋友的关系要好于儿童,他们经常与朋友沟通,社会信息也在此间传播。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朋友就是学习的重要对象。如果自己的想法或行为得到朋友的认同或认知奖励,则其本人就学习到新的规范。青少年喜欢与同类人交往,上网、酗酒、肄业打工等行为可能就是向朋友学习的结果。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早起行为影响后期行为,并可能是后期行为的前兆;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行为方面的后果。如果某个青少年在假期打工体验中得到喜悦,那么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削弱,无心学习,想继续其行为。社会理论对青少年问题研究不少,为解决青少年问题,国家政府也启动了巨大投资,其一就是解决社会上的青少年失学现象。

社会工作是舒缓和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手段之一。根据社会工作的视角,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主要在于其人与环境的不适当互动,表现为个人原因和环境原因两个方面,其中有些原因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另一些则可以改变。推动可变的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朝积极方面变化,是帮助青少年与社会环境达成平衡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个人原因,一般可以采取微观的社会工作手段。例如,针对心理失调,就可以采取肌肉松弛法、系统消敏法。针对越轨问题,如果是青少年没有认识到行为是否越轨,那就采取认知治疗法;如果是因为青少年不懂如何规范行为,那就采取行为治疗法。不同的青少年个人问题,社会工作就其理论针对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2. 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需要针对其具体的原因分析采用相关对策。例如,如果人际关系不佳是源于青少年缺乏人际交往技巧,那就采取社区工作方手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项目进行交往知识的教育培训。再如,青少年失学增多可能有教育不力、打击不够的原因,也有媒体的副作用,那就可以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良政策,并对媒体的宣传制定相应的操作规则。

3. 针对家庭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家长的监督和开导。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家庭面对的具体青少年问题,对家长进行社会工作方法的培训,增加每位家长的应对技巧,通过社会工作的普及,青少年问题也相应的得到就及时的缓解。例如,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常离家出走,放弃学业。在这时候,个案工作中的危机介入模式可以及时的对这些面临怨恨、担心、没有安全感等方面的心理适应问题的单亲子女进行及时的跟进,帮助其尽快的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形式,建立积极的生活认知态度。在这个阶段可以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单亲母亲建立互助小组。

4. 针对社会青少年问题,国家政府方面的出击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对青少年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增加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单位,让其和青少年面对面的进行心理的教育与治疗。例如,解决青少年失学问题,让青少年稳定成长的管道不外就是升学和就业,增加肄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创业优惠途径,让更多的青少年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如果政府对于未继续升学的青少年采取放任的态度,只会种下日后更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总结:   

青少年问题,其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使他们不知道怎样面对社会刺激,怎样看待社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教育,其中既包括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也包括社会的各种思想、法制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具体而言,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规范、法律规范以及道德规范的灌输,使青少年接受社会主文化,减少各种不良社会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时注意青少年的反常表现,要求社会工作的及时介入。

社会化是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青少年正处于转化的关键阶段,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监督其的行为,教育他们要有良好的行为模式,使他们远离社会不良现象,形成青少年与社会诱惑之间的一道有力屏障,促进青少年的正确转化,完成人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林鸿池:《青少年失业问题是点燃社会问题的引信》,《国政评论》2006年1月11日

马丽庄:《青少年与家庭治疗》,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沙依仁:“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载李增禄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9年版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北京,2004年版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school/2014/0522/143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