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解放”社工难在哪
“解放”社工难在哪
记者 吴永奎
“社工被‘捆绑’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行政化干预不少,‘解放’社工很有必要”、“有些社区服务中心正变成社区活动中心”、“社工的实务能力需要加强,研究能力同样不可忽视”……近日,观澜社工协会组织2014年度第一季度社区服务中心评估活动,12个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聚集一堂,轮流坐庄接受评估,并交流研讨社区服务心得,多名资深社工表达了对当下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及社工群体成长的种种忧思。
话题1 社工被“捆绑”?
社工被“捆绑”的话题,在坊间的另一种说法是,社工行政化。
一名从业5年的资深社工老徐坦言,仅在社区服务中心干了两年多后,便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他所在的社区,是本地一个明星社区,社区服务中心也是先行试点,受到不少职能部门的关注,加挂了不少牌子,该服务中心负责人也被频繁要求参加各种会议,进行各种汇报。
老徐曾渴望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人,包括社区工作站的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身边的社工,进而改变社会大环境,让大家了解社工,尊重社工,为社工营造专业而纯粹的工作空间。
社工小谢对老徐的观点深有同感,他也深感社工工作量越来越大,从开展活动、申报项目到撰写项目资料、外部宣传等不一而足,作为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小谢原本应该给一线社工更多的专业指引,但他总被日常琐碎事务包围而无法脱身。
“可否提一下‘解放’社工的话题,让社工能回归专业。”小谢觉得,用“解放”这个更具冲击力的词,或许能唤起各方对社工行政化现状更多关注。
但“解放”社工的话题,放在另一部分资深社工那儿,却是个伪命题。
在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位子上干了近两年,督导助理阿杜对社区工作有了自己的体悟。他认为,社区社工被“捆绑”过多,归根结底还是社工的专业素养出了问题。
“为什么社区工作站要交给你很多事情?因为他将你视为伙计。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你没有争取成为他的伙伴,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给他传递这种理念。”阿杜认为,社工被行政化困扰,归根溯源还在于社工的专业素养、技巧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比如说汇报,有些社工一听要去汇报,就比较恼。为什么不可以将汇报视为一次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影响对方的机会呢。”
在阿杜的社工团队进驻社区初期,社区各界“大佬”也曾小瞧这群毛头小伙和丫头们。阿杜时常前去汇报工作,每一次汇报,他都做了充分准备,久而久之,社区“大佬”开始对社工刮目相看。如今,社区事务分工明确,工作站负责行政事务,社区服务基本交给社区服务中心,社工在社区得到广泛认可。
“社会工作的理念在于‘用生命影响生命’,社工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影响别人,而不是被牵着走,尤其是目前各界对社工认知尚浅,更需要社工时时彰显专业性,争取主动。”阿杜说,迄今为止,国内社工行业的发展,社工继续教育培训被置于首位,正是着眼于强化社工的专业素养和价值理念,增强社会认同。
话题2 如何提升社工社会工作研究能力?
做了4年社工,尤其是在担任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一年多后,中级社工师小肖有个强烈的想法,即创办一份面向一线社工的刊物,推动基层社会工作的交流和研讨,“希望将自己对于社区工作的诸多经验与思考沉淀下来,也希望有个平台和其他朋辈交流分享”。
小肖的想法在资深社工中比较有代表性。从业5年的社工崔健说,社会调研是高校社工专业的必修科,社会工作研究也是中级社工师资格证考试的必备内容,然而,社工踏入社会后,比较偏向于实务和技能,“但当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后,开展社会调研并进行总结归纳才有说服力,否则会停留在用感性的经验来传递,流于浅薄”。
从实务与技能进入研究层面,强化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工的研究能力,是小肖们一致的期待。不久前的一次同仁聚会,有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提出,各中心认领一个小课题,轮流坐庄定期研讨交流。
崔健认为,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不能仅靠与政府对接,更要注重与高校合作,从而推动中心乃至整个行业的进步。“社会工作调研完全可以将社区作为基地,比如流动儿童的课题,我们中心许多服务与此有关,由社工参与课题,可以保证研究的针对性,从现象到问题都可以发掘得更加深入,这样的合作对于中心和高校无疑是一种双赢。”
“每一名社工都需要具备社会研究的能力,这是对行业的负责。”观澜社工协会会长李娟说,国内社会工作真正起步是在2007年,本土化社会工作到底该如何走,是每一个坚守社工岗位至今以及愿意一辈子做社工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她认为,社会工作研究是社工一定要做的事,她也时常将自己的思考撰写成文投稿行业杂志,并鼓励其他社工多动笔。
但李娟有些担忧,理论研究是一个系统课题,简单地说,做一个涉及职业倦怠的课题,至少要具备统计学知识,包括如何抽样、制作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及软件使用等,还要有理论研究的知识储备,而深圳社工流失率较高导致队伍年轻化以及专业素养欠缺,“社会工作研究的确非常必要,但一线社工的实务能力尚且比较缺乏,更缺乏理论研究的基础能力”。
李娟坦言,社会工作研究目前只能本着自愿原则,观澜社协鼓励相对资深的社工牵头开展一些小型课题研究。目前,她负责的新田社区服务中心正在与IBM深圳公司合作开展一个名为“蓝色外语角”的项目,由对方出资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社区活动,李娟计划在活动开展两周期后出一本书,探讨企业与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的路径。
话题3 社区服务中心变成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活动中心,一词之差,从外延到内涵却有着巨大不同。部分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外界正有一种声音,认为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变成社区活动中心。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服务中心是综合性的,活动中心顾名思义更注重开展活动。”一名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资深社工刘丽分析,目前的确有一些社区服务中心比较注重开展活动的影响,忽略了活动本身的目的,对开展活动缺乏思考。“从社区服务中心变成社区活动中心,显然是将社工的职能单一化了,社工必须关注不同方面、不同人群的需求,活动只是载体。”刘丽说。
如何看待社区活动的意义?如何避免社区服务中心变成单一的活动中心?这是当前社工及社区服务中心需要思考的新话题。
“一定要先有活动,要敲锣打鼓、彩旗飘飘、各路大佬云集,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居民认识你,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首先要彼此认识了解。”李娟坦言,在进驻社区的第一年,她的社工团队前前后后开展了不下120场大小活动,几乎每次大型活动必有社区工作站站长、社区股份公司董事长、居委会主任到场。
有了这些活动做铺垫,李娟和社工们开始了第二步:小组工作,比如开一些单亲妈妈的小组等。所谓小组是“由社会工作者指导下的、将两个以上且具有共同需求或相似社会问题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而开展互动性活动的团体”。
“小组活动的服务对象就来源于活动对象,是社工从活动中发现需求或问题后开展的第二环节。”李娟强调,正是因为有活动,社工与居民建立了信任关系,传递了社工的理念,才能开展小组工作,并进一步做个案,活动对于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然活动如此重要,那么社区服务中心变身社区活动中心的指摘如何理解?
刘丽认为,作为社工,开展社区活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社工身份,运用社会工作技巧,传递社工的价值理念,不能单纯地为了活动而活动。举例来说,同样是举办“三八”妇女节包饺子活动,有的社工连续多年举办,不同的仅仅是参与居民的数量在扩大,社工自身的策划活动、组织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有的社工则不同,每年活动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第一年重在让参与者彼此认识,第二年则指导居民参与义工活动并分享经验,第三年指导参与者号召发动社区其他妇女参与,到第四、第五年,社工已经可以放手,让那些妇女骨干来主持发动居民自主开展活动了。
“一名专业素养较好的社工,一定不会局限于活动本身,他在活动背后是增能,是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提升社区妇女的能力。”刘丽说,如果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社工身份,为了活动而活动,社区服务中心沦为社区活动中心并不奇怪。
“社区的社工不管是开展个案、小组还是探访、搞活动,永远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发现社区需求。”李娟强调:“‘以社区为本、以需求为本’是社工的本职工作,发现需求、评估需求,进而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回应需求,然后再评估是否满足需求,一旦发现新的需求,就需要重新评估和回应,这其实是一个因循往复的过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0509/139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