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北斗星薛钧文:社工想进阶 同工也是优质资源

北斗星薛钧文:社工想进阶 同工也是优质资源

社工中国网消息:近日,参加了北斗星内部举办的“特殊儿童问题甄别”培训,培训由北斗星黄埔家综项目同工李嘉慧主持。

嘉慧同工在培训前跟我说,她觉得很紧张,深怕在同工面前讲不好。在开讲的开始几分钟,她确实有些紧张,但她很快就镇静下来,顺着之前准备好的思路,配合她丰富的经验,和一些与培训主题较少关系“题外话”,从多动症到统觉失调再到自闭症、阿斯伯格症一路讲了下来。结果是她讲得精彩,同工们也听得认真,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培训,加长到两个小时,同工也没有异议。我这个在校生,虽然还没有实务经验,也听得津津有味,大有收获。

同工间互相进行培训交流,既师亦友,实质上是一举数得的事。对于培训主讲者来说,要对同工培训就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培训,肯定得自己有些“干货”,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反思总结。而且这些“干货”不能杂乱无章地堆在心里,还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拿得出手,在短短地数个小时中传授到有用的东西给同工。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教授,整理的过程中要判别哪些知识和经验才是同工需要的,这对培训主讲者来说又是一个温故知新的机会。最后,把一切准备好后,要当着数十乃至几十位同工把自己的“干货”顺利地倒出来,这也要培训主讲人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互动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听讲者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工,犯错成本相对于对着外部人员或其他正式场合来说也较低。

而对于接受培训者来说,除了可以吸收到培训主题所包含的知识技巧外,因为培训主讲者是经历、环境和自己大致类似的同工,那么对方遇到的事例自己也很有可能会遇到,对方的解决方式对自己来说也有更好的现实借鉴意义。通过同工间的培训,同工与同工之间增加了了解,知道了哪些同工对于哪方面的问题有丰富的经验,要是日后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就可以及时向准确地向同工求助,一起交流,从而提高了助人的效率。

对于机构来说,只需要提供少量鼓励与支持,就可换得员工的共同成长,满足员工的进阶需求,促进服务的专业性,进而提高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更是应该大力支持推广。不得不提的是,对于这种内部相互培训的模式,社工机构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既需要给予这类培训“硬件”的支持,如场地和一些必要的设备;又需要一些“软件”的支持,如奖励措施、支持员工因培训而调整工作等。社工如树,服务如枝叶,学习则如吸收养料,要想枝叶茂,还是得有充足的养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社工要进阶,不妨在眼光瞄向督导的同时,也多观察自己身边的同工,挖掘身旁宝贵的学习资源。

(文/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宣传策划部主任助理)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4/0509/139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