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减少社会矛盾 助力民生改善 冰城社工服务网越织越密

减少社会矛盾 助力民生改善 冰城社工服务网越织越密

 

 社工为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本报记者 戚泥莲 樊金钢 邢汉夫 生活压力大,到社区找心理医生;遇到涉法问题,求助于法律诊所的法官、律师;就业没有方向,问计创业培训师……如今,在社区,在农村,在企事业单位,一张社工服务大网络正在哈尔滨越织越密。随着哈尔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工服务在减少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助力了民生改善,使得获益的居民越来越多。

专业社工辛勤付出  多种形式服务社会

“谢谢你听我发牢骚,心里话说出来真的是舒服多了。”近日,在哈市第九医院康复科病房内,患者张某在接受社工潘思雨的心理辅导后,衷心地向她表示感谢。

今年28岁的潘思雨是在哈市第九医院提供服务的一名医疗社工。因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热爱,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社工这个职业。“工作开展之初进行得并不顺利。下到病区,病人们对我态度冷漠,有的病友甚至排斥我。”潘思雨告诉记者。但是她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下到病区与需要帮助的病人沟通交流,还组织了丰富的活动。渐渐地,病人从排斥到敞开心扉,还经常向护士表达要找社工聊天的愿望。“病人会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话,要是一段时间没有找他们,他们还会通过护士找我,我感觉到自己已经被他们接纳了。”潘思雨笑着说。“医疗社工实际上弥补了医院在医疗护理之外的不足。”哈市第九医院医务科马主任告诉记者,医院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医疗护理,但其他的社会关系和情感需求则顾及的相对少一些,而医疗社工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祁洁是活跃在南岗区繁荣社区的一名社工。“我现在每天主要服务对象是孤寡老人,通过和老人们定期交谈、开展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祁洁说。为了更好的发挥社工作用,他们定期到辖区公寓为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帮扶。“作为一名专职社工确实很辛苦,但是每次看到服务对象变得越来越开朗,我们的心里也是甜甜的。”说起自己的工作祁洁很自豪。

记者从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获悉,在哈尔滨,大量社工以不同方式各尽所能,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彰显在社会管理中“稳压器”、“灭火器”、“助力器”和“服务器”的作用。

薪酬待遇水平渐高  报考人员排起长龙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哈尔滨社工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南岗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田华表示:“在国际上,社工是一项高尚的助人职业,知识性、技能性很强。社工的收入根据本人的资历和职务来定,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知识,最好能具备演说、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从国内起步较早城市来看,这一职业很有‘钱’途。”

市民对社工认知度在逐渐提高。近日,在南岗区社区工作的王东斌非常忙碌,他刚报考了初级社工师,工作之余还要忙着备考。“我从小就爱看国外电影,觉得里面干社工的人很有爱心,了不起。”王东斌说。  

据介绍,哈尔滨市采取多种方法吸引人才,将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配置纳入城区建设总体规划,打造集办公和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3个千米以上社区,为社会工作人才打造了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大本营”。做好薪酬保障,将社区工作经费标准由每月1200元提高到3000元,社区干部正职月工资由900元提高到1800元。由于基层社会工作岗位薪酬待遇水平提高,每逢社会工作者招考,报名人员都排起长龙。

 

高校社区积极对接  社工队伍提升层次

据了解,哈尔滨市从社工人才队伍机制建设着手,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完善管理机制。在《哈尔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用专门章节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明确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1000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称;到2020年达到4万人,1500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称。

完善培养机制。依托全市各级政府培训机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党校“推介型”、区校“传帮带”等形式,重点在街道社区,每年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2万人次。

完善开发机制。哈尔滨组织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8所在哈高校与道里区的8个街道、20个社区进行了对接,分别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有近千名社工专业大学生被安排到街道社区中挂职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团支部副书记等职务,提高了社区工作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方式,已使1000余名优秀的社工专业毕业生充实到社工人才队伍中。

完善使用机制。为减少优秀人才流失,哈尔滨市针对街道(乡镇)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开展定向公务员招考,为调动社工队伍工作积极性注入一剂“兴奋剂”。自2011年至今,已有80名社区干部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

链接

从广义上讲,目前哈尔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大体可以分为三块:一是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的人员,包括社区干部、社区公益岗位人员、各类社区组织成员、社区志愿者等;二是在部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如民政、司法部门的部分岗位。三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这也是狭义上说的社会工作人才。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4/0509/139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