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七旬老人建社工服务站 千余名“粉丝”追随

七旬老人建社工服务站 千余名“粉丝”追随

 

七旬老人建社工服务站千余名“粉丝”追随

张振民在自己家中留出一个小房间,专门存放捐赠衣物 贾真真 摄

张振民和志愿者在服务站里挑选衣物,准备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送去 贾真真 摄

数年来,张振民为了取捐赠衣物、送衣物,经常在自己所居住的居民楼上上下下,眼下,他已年过七旬 贾真真 摄

 

 

中新河南网鹤壁5月7日电(贾真真)在河南省鹤壁市,有一名退休的7旬老人张振民,退休之后的十余年里,他从一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成为一名拥有一支1500余名队员社工队伍的队长。5月6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党员没有退休日。 

5月6日,记者在鹤壁市一个仅有一二十平米的社工服务站里见到了张振民,他正和几名志愿者一起整理捐赠衣物。数年来,在他带领下,志愿者们一共募集了5万多件衣物,各种款项20多万,这些捐赠大多捐给了边远山区、四川灾区和市里的贫困家庭。

当日,记者随张振民和几位志愿者带着棉被和衣物,来到鹤壁市一个小区,看望一位腿脚不便、身患残疾的母亲,她的儿子也有重度残疾。

这位母亲提起志愿者们眼泛泪光:“这么多年,他们常来看我,给我送衣物、被子、米面油,帮我申请低保,看家里缺什么都给予我帮助。我非常感激。”

而除了对鹤壁市困难家庭的帮扶,张振民还带领志愿者们到偏僻的乡村进行调查,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年,我们在农村搞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很少,不能满足孩子学习需要。我就带领志愿者四处找书,五六年间为10所小学,捐赠各类图书3000多册,各类学习用品2500多件。”张振民说。

张振民投身慈善的想法,产生于2004年,他说,当时自己找到民政局,希望找到一个平台为群众办好事,并如愿成为鹤壁市慈善总会第一名慈善志愿者。

随后,张振民在并不宽敞的家中腾出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专门存放捐赠衣物,只要捐赠者一个电话,他就上门去取,之后,再给需要的家庭送去。同时,他还到企事业单位号召捐赠,或为贫困家庭“牵针引线”,找一些有经济实力和爱心的人士对困难家庭进行一对一救助。

不过,张振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他想号召更多人参与到救助弱势群体的志愿工作中来。2008年5月,张振民在政府支持下,在当地牵头成立了山城利民社工服务站,组织开展义诊、救助、募捐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说起这支日渐壮大的志愿者队伍,张振民很自豪:“现在已经很可观,有1500多人,建立了18个志愿者服务站。”

35岁的志愿者王振江告诉记者,队伍最初只有五六十个人,自己加入初衷是因从前总感觉上班之余无事可做,后来一个偶然机会想去福利院看看,在那里认识了张振民。

“我奉献了,对我心灵上是一种安慰,而且也能带动我身边的人参加慈善活动。”王振江说。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是口耳相传的,张天贵就是在同学王振江的影响下来到加入服务队的。

张天贵说,自己最初跟年近七旬的张振民参加活动,也是报着怀疑的态度,“但是看着他走街串巷到一些特困群众中,去做一个老同志力所能及的事情,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词语。受他感染,我也加入到这个队伍,已坚持了几年时间。”

同时,他还表示,以前业余时间就是跟朋友打牌、聊天、喝酒、唱歌,后来参加以后,把这些嗜好都戒掉了,看到自己的转变,妻子和父母都感到很高兴。

对于自己为社会做的贡献,张振民不以为然,他说,退休十多年为社会做了一些好事,一方面是社会需要,一方面对于自己,也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一份责任,做了好事以后,自己也有提高,生活很充实,也有满足感。

不过,张振民说,一开始子女不理解,他们都希望老人安度晚年,现在子女从误解到理解到支持,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他的女儿张丽(音译)去年主动救助了一名困难学生,捐钱捐物送年货,还带孩子去参观灯展。看到这些,他很欣慰。(完)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4/0507/137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