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沙龙互动话题 志愿者——新的社会道德增长点
志愿者——新的社会道德增长点
社工中国网消息:近日,新闻两侧倍受关注。其一是,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嘱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给这3名全国优秀志愿者回信,充分肯定他们“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作为生活的态度,用善行义举传递人间真情,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的做法。其二是,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等市领导悄悄来到图书馆,当了一个多小时的志愿者。使志愿者成为人们的话语主题。志愿者,又名志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缓解社会矛盾。志愿者既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志愿者精神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点。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者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美德,对社会环境甚至国家的公民意识培养起着重大的作用。对于志愿者个人来说,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对人格的修炼和到达高尚情操的必经之路。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回报,而是通过服务社会与他人来获得成就感和内心的安慰与快乐。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每个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为前提的。它强调的是个人意志的独立性、个人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人行为的自律性。志愿者精神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追求;不在于外在环境氛围优劣,而在于自我有没有排除干扰,有没有淡定的静心和崇高情怀;不在于道德模范的多少,而在于我们有没有身体力行、努力担当。志愿者并不否定个人利益,但是在他们看来服务社会、自我实现就是个人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把助人作为快乐之本,且当成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让生活中的弱者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志愿者的活动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志愿者的队伍之所以能不断壮大,其根源正在于此。
志愿者传递着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希望有一个和谐的、美好的社会。志愿者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切实行动,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他的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所做的事,或大、或小,或偶然、或长久,但他们的存在展示着一种社会关爱,对抗着冷酷人生现实。在商品大潮冲击下,面对利益的诱惑,道德至上不再被人们秉承。而每个人都会有人生的底点,都需要他人的呵护,这正是志愿者的责任担当。他们以奉献的善良之心,从内心深处生长出一种希望社会和谐、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愿望,从而能去为别人、为社会着想,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去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善良之心会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互相激荡而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就能温暖整个社会、净化整个社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志愿者的行动标志着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树立,标志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善美人性的复苏,标志着新时期社会道德的升华。
志愿者是社会道德的新增长点。 志愿者是一个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可以使人变得更坚强。志愿者的行为既是人内化的道德追求,也是外化的道德行为。他们的行动是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它让爱心延续、助推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健康前行。当下,社会道德的缺失与志愿精神的彰显,使有识之士,疼痛与感动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面对道德滑坡的现实,国人正在为重建道德做出努力:“最美妈妈”吴菊萍、“守墓老兵”欧兴田、“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些草根人物,以实际行动回应当今社会之冷漠,诠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在这个呼唤人们善良之心的年代,是呼唤志愿者的年代。我们对内在的自私和慵懒,怎么能够视而不见呢?只要我们摒弃抱怨,扔掉牢骚,加入到无私奉献的行列中来,成为积极能量的推动者,社会就能多一些灿烂颜色,少一些负面和不良。已有更多人都具备了这种姿态,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志愿精神,为改善整个社会的优良精神面貌,做出自己的微不足道却坚实有力的精神推动。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salon.swchina.org/topic/2014/0425/135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