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昆明3.01暴恐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经验

昆明3.01暴恐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经验

原题:灾难事件中社工能做什么?—昆明3.01暴恐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经验

文/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 兰树记 

灾难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常见的自然灾难包括水灾、火灾、风灾、旱灾、雪灾、地震、瘟疫及冰雹等。常见的人为灾难则包括战争、恐怖攻击、毒害、爆炸、交通事故等。在面对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灾难事件发生时,快速有效的救援才能使灾难伤害降至最低。

灾难中的社会力量

中国在5.12地震灾难发生后,大量社会组织进入灾区协助政府救灾及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积累了灾害社会工作的重要经验。在随后发生的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事件中,社会工作的介入更加有序而有效。但在应对人为灾难如特大交通事故、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等方面,社会工作的介入还较缺乏经验。

在2014年3月1日晚9点多,云南昆明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一伙歹徒持械冲进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砍杀民众,造成30人死亡,14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政府快速调动警察、医护人员开展针对伤员的救治工作。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其行政动员优势,调动政府各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成立遇难群众善后工作组及伤员安抚工作组。按照一名遇难群众及伤员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的原则,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与此同时,大量市民无常献血,保证伤者的输血需求,多家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心理援助小组,随时待命为遇难者家属及伤员提供心理干预。昆明本地高校社会工作教师、学生及社会工作机构也通过课堂讨论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试图找到可介入的空间。

此次,我们尝试以“社工+义工”的工作模式,探索社会工作者协同医院及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灾难救援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更多的是思考。

“社工+义工”做了什么?

社会工作强调在正式介入前需要进行系统的需求评估,并以此为介入的依据。鉴于此,在3.01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作为本地发展较早的民办社工机构就派出专业社工进到医院,在对医护人员及政府工作组进行力所能及的协助的前提下,对事件发生后的各种状况进行了解。在通过一天半的需求评估基础上,专业社工制定了介入3.01事件的工作计划草案,并于3月3日通过团市委12355志愿者热线完成社工及志愿者的人员招募,3月4日正式成立工作站,开始启动实施“社工+义工”的服务计划。主要开展的服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社工及志愿者进行服务前的培训。社工及志愿者进入医院是以医院志愿者的身份,因此,培训除了由负责前期评估的社工给志愿者进行评估发现外,医院党委及团委负责人也对社工及志愿者的服务提出了要求和期待。同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也向参与的志愿者讲授了有关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的基本手法及注意事项。

其次,开展针对伤员及家属的陪伴与支持的工作。在志愿者培训结束后,以“社工+义工”的方式组建了一对一的服务小组,由院方负责人带领各个小组到病房与伤员及家属进行介绍认识。待社工与伤员及家属初步建立关系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由社工及志愿者对伤员及家属提供陪伴服务,协助医生护士对伤员进行治疗的同时,稳定伤员及家属的情绪。如帮忙家属向医护人员传递信息,协助护士取送伤员检查单据,带伤员家属外出散心等。在此过程中不断建立与伤员及家属的信任关系,为后续持续提供服务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不断搜集到伤员及家属的需求信息,并由工作站主要负责人及时反馈给院方及政府工作组,为救助政策的完善提供依据。

再次,协助伤员及家属与外界进行良性沟通。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星期内,伤员最急迫的事情是静心治疗,家属及目睹暴力者需要情绪的平复。但此阶段,大量中外媒体记者在不同时段频繁进入医院各楼层及病房对伤员及家属进行采访,有些记者重复追问伤员案发现场情况,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伤员及家属的二次伤害,也影响了他们的休息,不易于伤员的治疗与康复。社工在介入过程中,特别留意到很多伤员及家属对媒体记者有厌烦情绪,特别是部分伤员来自农村,在不清楚媒体记者来路的情况下,虽不愿意接收采访,但并不知道或不好意思拒绝。在此情况下,社工秉持服务对象为最大利益优先的原则,协助对媒体记者进行劝阻,教会伤员及家属与媒体采访打交道的方法,形成对伤员及家属的保护。

第四,对遇难者家属及伤员的心理干预工作。从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开始,陆续有政府工作组反馈有目睹亲属被砍杀的人员及个别受害者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希望社工可以介入。在接到该信息后,工作站随即派出较有经验的社工进行跟进。通过面谈、家属支持系统调动、音乐放松等工作手法为心理出现危机情况的伤员及目睹事件者提供帮助。

第五,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支持。事件发生后,政府、媒体及社会公众都聚焦于对受害者及家属的关注,对抢救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却缺乏关心。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发现了该问题,认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非常重要,对他们的支持即是间接形成对伤员及家属的支持。因此,工作站在医院的各个楼道设置了志愿者服务点,每个点配置2名志愿者,灵活机动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利用3.8妇女节契机,由志愿者制作精美祝福卡片送到各个护士站,让医护人员感受到被支持和被关注。

 社会工作介入的成效

“社工+义工”的介入模式,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但在团省市委、院方领导及各级部门支持和指导下,专业社工及志愿者在协同医院及政府工作组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成效一:组建了一支由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社工、高校社会工作老师、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及志愿者组成的应对灾难事件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定期开展有关灾难的社会工作介入的培训工作,为3.01受害者后续陪伴工作及未来本地灾难事件的应对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成效二:初步探索了社会工作介入此类灾难事件的工作机制,积累了重要的工作经验。针对此类灾难事件,在全国范围来看都较为缺乏社工介入的经验,本次介入与院方、政府工作组及其他援助团体的合作过程中,不断清晰社工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在服务手法和能力方面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社会工作者在遇到此类灾难事件时的介入提供重要经验借鉴。

成效三:通过专业介入过程中社工的良好表现,赢得了院方及政府的初步认可,加之媒体的宣传报道,使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这为社工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在未来介入灾难事件奠定了重要基础。

成效四:协助医院、政府工作组为受害者及家属提供陪伴支持、危机干预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不仅传播了正能量,也有利于让在灾难事件中受伤的人们尽快从灾难阴影中走出来。

灾难后社会工作的思考

本次3.01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虽然社工和志愿者训练有素,凭借着一股热情投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因缺乏经验,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需要进行总结与反思。

在介入的时候要处理好自身的合法性问题。相比较于一般性的灾难事件,此类暴恐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社工在介入的时候首先需要取得身份上的合法性。与医院团委及团省市委的合作是其中一种重要路径,但需要注意解决好与政府的工作组达成工作上的协作,避免出现工作上的交叉及混乱。医院志愿者更多是在医疗照顾及护理层面上开展工作,社工的专业方法更适合于协助政府工作小组的工作。因此,社工若能参与到政府工作小组当中进行工作,那介入的空间会更大。

社工需要通过灾害事件的主动介入,积累专业介入经验,争取政府的认可。“打铁还得自身硬”,各地高校教师及社工机构若能在平时的教学、服务及培训中加入灾难社会工作的议题,做好灾难社会工作的人才储备,透过灾难事件的介入实践,逐步探索灾难救援及灾后重建的工作机制,则在灾难发生时,就会争取到介入的空间,也方能显示社工在灾难工作中的价值。

社工要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仅是直接服务提供者,同时也是沟通者与协调者。对于灾难事件发生后的不同阶段,社工需要清晰自己的定位。比如在灾难发生的初级,社工需要在协助开展利索能力的服务过程中,快速对的受害者及相关群体做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服务方案。在服务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社工需要保持与医院、政府工作组、志愿者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紧密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避免与其他部门形成工作上的交叉与混乱。

社工介入灾难事件是一个持续陪伴的过程。从过往灾难事件中的媒体报道、心理干预及一般性的志愿者服务来看,大多是短暂性的工作,缺乏持续性。社工不一样的地方即是能够做到持续的陪伴,如在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专业社工一直会陪伴着伤员及家属,有些是几个月,有些甚至是几年的时间。暴力恐怖事件也如此,有些伤员及家属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在完成医疗救助之后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服务跟进。这需要社工在身心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专业介入方法方面也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和提升,确保服务及干预的质量。

社工需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应对诸如此类灾难事件时,会有诸如医院、警察、政府工作组、慈善机构、志愿者团体、红十字会、心理援助机构、媒体、社会大众等各路人马参与其中,社工在明确自己介入的身份后,需要快速了解自己所在组织的工作职责,弄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到不越界,不添乱。清楚自己的界限,是做好协同工作的重要前提。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0423/133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