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记大庆龙凤区东光社区社工师王玉杰和她的社工团队
记大庆龙凤区东光社区社工师王玉杰和她的社工团队
原题:一个社工师团队的社会责任——记龙凤区东光社区社工师王玉杰和她的社工团队
王玉杰教唯圣康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做手指操。
编者按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这期的题目在体例上不同往期,在过去的六期报道里,我们报道了一个农艺师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等,这次,我们报道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本来,我们了解到的新闻线索和最初的采访安排均是采访王玉杰,但是在采访中,王玉杰多次强烈要求,她只是爱心团队中的一员,不能只写她,要写就写她们的整个团队。于是,尊重王玉杰的意见,我们调整了已经坚持了四个月的报道规划,报道了一个社工师团队,虽然我们用在王玉杰身上的笔墨还是相对较多,但也只是把她当作这个爱心团队的一个优秀代表来写。
4月2日,有点儿寒意的初春。
“下午一点半,咱们社区门口见,一起坐车去东光社区唯圣康老年公寓,你先感受一下。”电话约访王玉杰,她说话干脆利落,直接和我定下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13时30分,我来到东光社区。
一个梳着短发、看起来体重不足百斤的瘦小女子,扯着和身材不相称的大嗓门儿,踩着高跟鞋,步履飞快地穿行在几台车中间,安排着同去人员怎样乘车,然后又风风火火地钻进车内。
“80后”王玉杰,有着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干练。“太带劲儿了!”这是记者的第一印象。
王玉杰,龙凤区东光社区社工师,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共产党员,首批通过国家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并被收入大庆市社工人才库。
1 六年义工 把服务他人当最大乐趣
2003年2月,王玉杰毕业后,通过了街道社区干部考试,成为一名社区干部,工作于龙凤区东光社区,曾负责居委会党支部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志愿者服务工作。
平日里就乐于助人的王玉杰,2006年加入了大庆市慈善总会义工联盟。
2010年2月9日,大庆市人民医院抢救一位弃婴,因为孩子情况不好,急需人员帮助护理孩子。王玉杰把自己四岁的女儿送到娘家,加入到爱心援助当中。
那年大年初三,王玉杰24小时守在孩子身旁精心照顾,带孩子去做检查,并细心地记录下孩子一天的排尿次数、尿量、饮食量、哭闹习惯等,以便其他接班义工照顾。
“这样的事情你愿意做,可是你的家人会理解吗?”记者问王玉杰。
“开始家人并不完全支持和理解,后来我和爱人一起去看那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那一刻他懂了,也感动了,从此不再抱怨,并全力以赴支持我的工作。”王玉杰对记者说。
2 通过资格认证考试 从义工转为专业技术社工
2008年,通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水平考试》,王玉杰拿到首批目前最高级别的“中级”资质。
2011年,参加市社工委组织的社工人才青岛培训研修回到工作岗位,她挤出自己的业余时间,与同事一起做起了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和案例的处理。
王玉杰说,考试不只是为了获得证书,通过考试,是为了得到更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地用于实践。
照顾孤寡老人,帮教问题少年,开展社会救助,这些事情占据了她所有的周末和业余时间,也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案例一:
“我有抑郁症,感觉活得没有意义,总想自杀……”“我是个没有用的人,什么都不会,只会上网,我也不喜欢总在网上,也希望走出去好好交朋友,好好工作和生活,可是我做不到。”
年仅24岁的阿岐这样定义自己。
阿岐自2006年高中毕业后,因不愿继续学习,一直在家处于待业状态,没有社会工作经历,每天待在家里对着电脑玩网络游戏。渐渐地他与初中、高中同学和一些好朋友失去了联系。自2010年进入父亲工作单位上班以后,阿岐觉得不适应工作环境,也不习惯同事间的相处,总想着上网,没了网络就没了方向,心安定不下来,时常旷班在寝室上网。
但他也一直很想改变自己,让自己正常地生活,但靠自己的努力仍脱离不了网络世界,他开始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并有自杀倾向。
王玉杰知道阿岐喜欢网络游戏,便注册进入了同一网络游戏中,以陌生网友的身份每天与他一起打游戏、聊天,与阿岐建立起朋友关系,最终王玉杰取得了阿岐的信任。通过疏导,王玉杰不仅让阿岐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还带他找到戒除网瘾的专业人士,帮助阿岐成功戒除网瘾并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案例二:
生活在东光社区的小玉(化名),出生后父母就离婚了,母亲拒绝抚养小玉,父亲因犯罪入狱服刑。小玉由70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老人因感觉小玉没有父爱和母爱,弥补心切,过于溺爱,小玉上小学三年级了,还不会洗漱,不会独立吃饭,不会和同学相处,不适应校园生活。她没怎么出过家门,没照过相,不会乘坐电梯,各方面都处于失能状态。
王玉杰和社工团队的于宏霞一起为小玉制订了生活作息表和学习计划,为其做专业的心理辅导,消除因为家庭系统缺失造成的自卑感,帮助她掌握与同学、老师及他人的沟通能力,同时指导两位老人正确、有效地教育孩子。
经过5个多月的介入帮助,小玉的生活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学习成绩名列班级第八名,从前胆小、怯懦的小玉,变成了爱唱爱跳的“小黄鹂”。
3 构建团队 为老人提供社区服务
今年3月,王玉杰创建《东光社区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项目》,以东光社区如家敬老院、唯圣康老年公寓中的集中供养老人和分散居住在东光社区中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为服务对象,为这些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灵慰藉、临终关怀、康复训练指导等志愿服务。她还招募了22名党员和团员青年志愿者,吸纳了大庆红宝石、万德福两大企业志愿小组、龙凤五小教师志愿服务团、石化总厂退体老年文艺志愿团、大庆四野长城M4爱心车队志愿团,共同实施“东光社区关爱老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项目。
“我现在有很多伙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王玉杰对记者说,东光社区各个岗位的干部中,已有26人通过了社工师的考试,和她一起为老人服务。
故事一:
如家敬老院的庞大爷今年64岁了,智商却和6岁孩子一样,见到陌生人总喜欢躲到角落里不吭声。
东光社区残联干事赵伟峰是个“80后”,每次来敬老院跟庞大爷说话的时候都蹲下身子。他还经常带着庞大爷玩,也拿孩子的语气和大爷说话聊天。
社工团队发现庞大爷喜欢扭秧歌,就经常喊他一起扭,大爷秧歌扭得特别带劲儿。
76岁的刘奶奶曾经是英语教师,还会俄语,老人的儿子因意外去世,家里一直不敢告诉她。奶奶就每天在敬老院的走廊里溜达着,唱着,偶尔还自言自语,有人以为她精神有问题。
赵伟峰知道这种情况后,每周都来看刘奶奶,陪她聊天,聊她年轻时候的快乐。赵伟峰还把刘奶奶拉进敬老院的“娱乐圈儿”,刘奶奶变得一天比一天开心起来。
故事二:
唯圣康老年公寓有位101岁的陈奶奶,由于年轻时裹过小脚,不能长时间行走、站立,她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儿就是从二楼的窗外看蓝天,歪在床上晒太阳,时而自言自语地讲述着过去。讲到高兴之处,就自顾自地唱起来,其他老人说她“老糊涂了,没法跟她讲话”。
东光社区纪检干部辛宇洋是个美丽的“80后”女孩儿,她以接纳和平等的态度对待这位老人,尽管南方口音的老人有很多话说不清楚,可宇洋还是蹲在地上拉着老人的手,微笑着仰视老人的眼睛,静静地听着老人的诉说,时而点头附和、回应。
“你坐,歇歇。”辛宇洋的关怀,渐渐让陈奶奶的目光有了焦点,定格在了宇洋的脸上。
故事三:
“做手指操了!”,听到陈跃军的喊声,刚刚睡醒午觉的老人们立刻来了精神,从各自房间走出来,在大厅沙发上围坐一圈,认真地跟陈跃军学做手指操。
陈跃军是东光社区沁园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除了日常工作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如家敬老院给老人理发、剪指甲、做手指操,领老人们跳广场舞,并成了健身广场舞团队的“领袖”。他每周坚持带领龙凤五小青年志愿者,红宝石、万德福等企业青年志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4 最好的关爱是帮助老人自立自救
去年11月15日,龙凤区汇心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将龙凤区社工力量整合,重点服务东光社区内如家敬老院和唯圣康老年公寓入住的老年人,使东光社区内180余位老人直接受益,其中,如家敬老院和唯圣康老年公寓的集中供养老人157人,分散居住在6个居委会中的有帮助需求的空巢、独居老人23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每周三是王玉杰和她的社工团队及志愿者去陪伴老人的日子,之所以定在周三,是考虑到通常周末会有老人的儿女、亲友或其他组织来敬老院看望老人。社工团队周三去,可以让老人一周里感觉不到寂寞。
王玉杰和伙伴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关爱老人志愿服务这个项目。不仅餐费、交通费要自掏腰包,还有些其他的费用,他们都默默地承担付出,不计回报。
目前,王玉杰创建的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项目运行良好,社区老人非常认可和欢迎此项服务,服务基本满足了老人的心灵、生活和娱乐需要。
王玉杰说,像东光社区这样有老年人需求的,在全市普遍存在,这个服务项目的模式有可复制性。
王玉杰给老人剃胡子。
当记者问起工作中的困难时,王玉杰说,东光社区和社工团队对老人的服务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但仍有力不从心的地方。由于社区条件有限,两所敬老院几乎没有什么特别适合老人康复训练的器械,所以亟需扶桥、肩梯、吊环、手指训练器等器械,他们希望有爱心人士关注老人的需求。
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项目还得到了团市委的关注和支持,团市委正在帮助他们积极想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帮助敬老院,让老人们尽早用上梦寐以求的康复器材。
“老人们需要关心关爱,不只是节假日临时的看望,而是帮助老人懂得自立、自救。我们也特别希望社会爱心人士为唯圣康老年公寓和如家敬老院配置上老人们需要的康复器材,让老人们身体得到锻炼,心理上重建自信,这是我和同伴们共同的期盼。”王玉杰说。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爱心、责任、奉献是基础,也因此有了这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团队。再加上专业技术,这份爱的奉献无疑更有力量、更有深度、更有作用。
勇担社会责任的青年 用技术为爱插上翅膀
平时上班下班,在工作间、在楼道里、在电梯里,同事们、邻居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是一到周末,他们却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西装革履不见了,运动装、休闲装上身,车友会、书友会、驴友会等一大群组织突然从各个楼区冒了出来,涌上大街,奔赴各自的目标。
在这些组织中,有一种组织叫爱心团队,他们的目标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组织在今天的大庆,已经不再陌生。
王玉杰和他的爱心团队是这些团队中的一个。
大庆的爱心团队有很多,小的几十人,大的几千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每天都有很多爱心人士从事着各种爱心事业,做着无私无名的奉献。我们的记者也努力地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努力挖掘他们的爱心事迹。
今天,我们报道王玉杰和她的爱心团队,有两个原因:其一,王玉杰是个有“职称”的爱心人士——社工师;其二,她和她的爱心团队的爱心奉献,更多体现出专业技术的含量。
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列举了5个例子,这5个例子无一不体现着专业性、技术性,帮孩子戒除网瘾,调整因家庭教育偏差给孩子造成的行为障碍,帮助孤寡老人打开心扉,这些仅仅用一个爱字是不够的,专业的知识、技术、方法,无疑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何雪松教授说:“社会工作是融知识、价值和技巧为一体的……从价值层面而言,社会工作代表的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责任、关怀和奉献。从宏观层面而言,社会工作体现为立足科学知识、回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并寻求社会的积极改变的制度安排。”在这段权威而过于专业的表述里,知识、技巧、科学知识等词汇频现,承担社会责任,做好社会工作,专业技术是社会工作的立足点,更是亮点。
在王玉杰和她的爱心团队的爱心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术力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王玉杰自己是中级社工师,东光社区各个岗位的干部,有26人通过了社工师的考试。王玉杰不仅利用学到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对问题孩子进行心理行为矫治和疏导,她还据此写出《让孩子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让雏鹰拥有真正的翅膀》、《让网络不再成瘾》等三篇论文,供社工们在开展案例工作时共享经验和专业反思,推动了大庆社工工作真正从无到有,有“案”可查,有经验可循。
也许有人会说,我在这里过分夸大了技术的作用,而忽略了爱心、责任、奉献,以及这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爱心人士的优秀品质。的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需要爱心、责任、奉献,这些是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也没有这么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团队。但是,如果再加上一个专业技术,那么,这份爱的奉献,无疑更有力量、更有深度、更有作用。王玉杰把他们的做法概括为“把爱心事业当作项目,认真地由专业人士来进行常态化运作”,并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在大庆复制。如果复制成功,那么,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技术、他们的经验,无疑将会造福更多人。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4/0422/13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