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机构建设 佛山三水社工机构遭遇“成长烦恼”

佛山三水社工机构遭遇“成长烦恼”

 

23

24

日前,经过多轮竞逐,三水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专业最高分,中标三水芦苞家庭服务中心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服务项目,中标价格为16万余元。这一成功竞标的信息,却未能扫除三水社工机构心头的“成长烦恼”。

事实上,在广东近年来强调“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重要性之下,三水包括社工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三水社工机构的数量就从零发展到现在的6家,但成长烦恼也随之而来。

“社工组织的快速增长虽然对应的是未来的市场,但是目前带来更多的是激烈的竞争。”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水分部的相关负责人官国勇认为,三水社工组织面临市场潜力未开发以及内部组织并不成熟的“双重考验”,成长过程难免遭遇“烦恼”。

政府购买难解社工机构之“渴”

“高明区司法机关的负责人非常满意这次活动,并要求我们撰写一个关于司法矫正的项目计划书,他们想要引进社工提供专业的司法矫正服务。”前不久,三水春雨社会工作服务社(下称春雨)的副理事长陈海宾高兴地转达了这个消息。对这个刚成立一年的社工组织而言,短时间内就开始寻找区外的“生意”,其背后透露出三水区内市场的有限性。

据了解,目前三水社工组织的发展仍是以承接政府项目为主,“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在社会管理中,引入社工组织为民众提供服务成为一种趋势。”春雨的理事长朱海蓉认为,“但在探索中的三水,政府的项目非常有限。”

在三水,社工还是一种新鲜事物,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对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仍然在探索中。事实上,了解香港地区的社工组织,就会发现其发展相当成熟,市场化运作程度高,远超内地;在内地,深圳地区的社工机构又优于内地其他地区,在佛山,南海顺德就走在三水前面。官国勇解释,“社会组织市场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朱海蓉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认为,在成熟的市场运营中,社工组织承接的项目不仅来自于政府,企业以及一些慈善基金也是很重要的市场。据了解,在三水,政府以家庭服务中心为依托,向社工机构购买为居民所需要的专业服务。按照每个家庭服务中心服务6—8万人口的规模,一个镇(街)可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家庭服务中心,实现部分社会职能的转移。

到目前为止,三水已经有2个家庭服务中心挂牌,今年将新增4家。家庭服务中心的增多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社工机构承接项目的机会,但服务中心本身职能的服务内容决定了社工组织所承担的项目有限。

以张边社区家庭服务中心为例,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该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活动的频次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密集。“我们引入了一家社工机构的服务,这家社工机构一年会根据实际需要提供12场活动,每个月只有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才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张边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计划,到2015年,三水将成立10个家庭服务中心,“每个家庭服务中心引入一个社工机构,每年签订一期服务项目,按照服务的质量决定是否续约。全区有6个社工机构在竞争。”官国勇表示,“僧多粥少”是三水的社工机构生存最真实的状态。

练“内功”应对“野蛮”的市场竞争

也正是基于三水区内市场有限的原因,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尤为激烈。“一个活动做下来,有些机构冒着亏本的风险承接,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社工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让人担忧。”白坭镇妇联相关负责人在之前举办的一场大讨论中表示,三水的社工机构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低价竞争的结果可能导致服务质量跟不上。

据了解,社工机构在竞争政府的项目时,有一个环节是“竞争性谈判”,即在政府给出的活动经费的约束下,社工机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报价,项目最后以价低者竞得。

“事实上,这是社工机构行业内的一种规则,是市场化的行为,有些社工机构如果能够承受低价的话,会自我调解整个活动的成本。”有业内人士解释。

就如同在大讨论中所列举的问题,价低者得可能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服务质量的问题,“我们曾做过一个3000多份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地群众的服务需求,结果发现与社工机构提出的方案有很大的出入。”乐平镇妇联相关负责人认为,社工机构可能根本没有付出成本花精力去做调查,就提出一些方案。

“这些社工机构作为市场的早期拓荒者,面临的考验很多,接到项目让机构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官国勇担忧,如果机构长期以低价竞争,不仅仅是给市场带来很多恶性竞争,对于机构未来打造品牌非常不利。

朱海蓉对此深有体会,她表示,现在一方面尽可能去争取政府项目,但是另一方面,起步阶段还是要有一定的坚守,以服务质量取胜,“因为目前三水的市场有限,我们不可能永远局限在一个区域竞争,如果要保障质量的口碑,我们可以拓展到区外,才符合社工机构长远的发展。”

据了解,已有社工机构在积极提升“内功”以应对市场的考验。三水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佛山桂城技工学校等共享培训资源,在心理援助、技能帮扶上培育优势。春雨社工机构的理事长朱海蓉在创办该机构之前,是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在儿童教育领域享有良好的口碑。到目前为止,春雨也是三水区唯一一个评上4A称号的社工机构。

撰文:蔡捷

社工机构能否接住政府“蛋糕”?

需加强政策激励,提升竞标透明度

观察眼

“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去年新一届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随着政府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政策提出。社会组织看到了行业前景的曙光,三水区2年内有6家社工组织成长起来就是看到了政策释放的利好。虽然社会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多,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走近一个个真实的社会组织便会发现,要想真正“接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仍然让人心存不少疑虑。

据了解,三水目前最大社工机构的专业社工人数也只有20人左右,一般机构人数多是个位数,与南海一些社工机构相比,专业人才的数量存在10倍左右的悬殊。另外,机构本身缺乏发展资金、人才,因此在承接项目时往往沦为弱势的一方,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接不到项目,就越难以发展壮大。大多数组织“气息奄奄”,有能力的组织“凤毛麟角”,眼见政府职能转移的一个个项目即将到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笔者看来,当前很多社会组织还不完全具备承接政府职能的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把自身发展壮大起来。而社会组织要发展,首先要获得宽松的政策环境。

本土社工机构已经遭遇“先天不足”的难题,如何避免“后天失养”的困境?政府除了要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

据了解,一些社会组织努力争取级别评定,是因为资质的提升,可以在竞争项目时有加分,可在三水,并未获得认可。为此,也不乏机构抱怨,政府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为什么不从那些努力提升自身条件,获得了认可的机构中选取一两个典型机构进行扶持呢?机构得知提升服务质量有奖励,那么肯定会努力提升整个机构的承接项目的能力。

因此,目前三水的社工组织在多重问题夹击之下,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透露,社会组织在经费、人员、业务上,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很多规则实施起来并不透明,对其他社工机构而言,这就为项目竞争带来不可控因素。

因此,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务必使相关标准清晰化,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全面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查取证以确保承接主体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

唯有“内外进补”,三水社工机构才可能长出强劲的骨骼,才有实力承担政府转移的职能,接住政府及市场派出的“蛋糕”。

 

聚焦

广阔市场前景

何时迎来“黄金期”?

选社区做“试点”,探索机制正在成型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所以说,三水社工领域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水春雨社工理事长朱海蓉说。

广东社会组织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个以上,即每2000人拥有一个社会组织,这比目前将近翻一番。珠三角则更进一步,可能达到每万人拥有10个以上社会组织。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目前只有11%的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转移的职能,有9%的社会组织有政府的购买服务。而三年后,则要使80%以上的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政府职能的转移和授权。专家认为,随着官方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社会组织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三水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三水的目标是实现一社区一社工,民政系统、工青妇群团组织等部门在需要时也会购买社工服务。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水实行以家庭服务中心为平台,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社区设置专职社工,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探索民办社工机构通过项目招标、委托服务等方式,承担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到目前为止,已经挂牌的家庭服务中心均引进了一个社工机构。

此外,政府在促进本土社工机构成长的同时,积极引进外界资源对社工组织实行孵化。去年,三水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引进佛山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来管理该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免费场地、项目策划、培训交流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据三水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进购买服务,引导社工机构发展壮大是举措之一。去年三水区还出台了社工人才建设的配套文件,为社工人才发展、岗位设置、薪酬指导等提供政策依据。去年,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还开办了社工专业本科班。在今年5月,三水计划举办首期初级社工和中级社工考前培训班,在社工人才方面填补社工机构发展的短板。

案例

春雨:三水社工领域“开荒牛”

纵观三水社工机构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在2012年以前,三水的社工机构为零。这意味着,三水本土的社工机构基本处于发展初期。“资金和人才是社工机构发展最大的难题。”官国勇表示,以三水春雨社工机构为例,作为第二家成立的本土社工机构,现在有7名专业全职社工,7名兼职,已经是三水社工机构人数最多的了。

三水春雨社会工作服务社理事长朱海蓉回忆,在2012年,春雨刚成立的时候,机构遭遇了很大的困难,接不到项目,没有经济来源,场地、员工的工资都是固定成本支出,机构处于生存的边缘。

正如官国勇所说,社会组织是否具备寻找项目的能力,直接关乎社会组织能否存活。“很多社会组织成功注册后由于经验欠缺找不到项目,出现了‘半死不活’的普遍困境。”

然而,对于春雨来说,这个生存焦虑的状态持续了比较短的时间。在当年10月,春雨接到区委社工部的芦苞留守儿童等项目之后,压力开始缓解,也逐渐走上运营的正轨,成为三水专业社工人数最多的社工机构。

事实上,在成立春雨之前,朱海蓉曾在深圳多年从事社工行业,因为家庭原因来到三水后,发现三水还没有社工机构的时候,她开始着手筹办,将自己理想的职业重新拾起来。

投身社工服务多年、将自己比作三水社工“开荒牛”的朱海蓉,看到了非营利组织领域的朝阳气息。在她的设想里,社工领域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政府购买服务延伸至社会各领域,更多的社会组织在为人们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同时,社工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目前,在春雨,有2名专业督导,有7名专业社工,7名兼职社工。朱海蓉相信,这支不断发展的专业队伍将在三水发生神奇的化学效果,带动整个团队向专业化组织进阶。

“我们注重团队成长,通过与华南各大高校的老师以及香港专业团队的交流学习,专业社工们能从实践经验丰富的前辈身上吸取养分。”朱海蓉说,这可以破解社工机构人才短缺的难题。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build/2014/0411/130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