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机构建设 “岭南社工宣传周” 社工机构经验分享汇编

“岭南社工宣传周” 社工机构经验分享汇编

 

社工中国网消息:2014年3月广东省第三届“岭南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特邀了五家具有特色服务领域且经验较为丰富的社工机构作经验分享,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江门市利民社工机构五家社工机构分别分享了各自在为老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残疾康复社会工作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各自分享材料进行行业分享,希望他们的经验对更多的社工机构有借鉴参考价值,以进一步推进广东乃至全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个别关怀 全面照顾

——长者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分享

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                                     

图为: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代表陈慧敏、陈静发言

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是2010年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敬老文明号”及广东省居家养老示范中心。中心以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为依托,秉持“个别关怀,全面照顾”的服务理念,提供青少年、长者、残疾人、家庭、义工等多方面服务,于2011年引入香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手法和社会服务优质管理模式,承接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以社区养老为方向,探索和打造集统筹、转介、服务、培训、示范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长者综合服务平台,2013年全年日托达 10958 人次,护老用品换领及咨询达 5313 人次,为 34172 人次提供了各类养老服务。下面主要以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长者服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好五个“强化”。

第一,强化统筹功能,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

中心从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入手,使综合性的本地服务网络成为重要的介入策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

是统筹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通过设立“长者一线通”服务平台,连接区内七大养老服务相关单位(包括区民政局、残联、卫生局、义工联、法律援助处、越秀星光平安宝呼援服务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部),共同打造社区支援网络,将致电“一线通”的长者需求及时转介到相关单位。同时,中心积极发展并维系与社区内相关NGO,组织、医院等单位的战略联盟关系,与各街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脑科医院、中山二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图书馆等达成合作,开展“脑友同行——全区健脑计划”、家居安全评估及改善计划、药师咨询会、医师讲座、乐龄才艺汇演等大型社区活动逾40次。

是统筹整合服务机构专业人力资源。通过整合统筹承办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护士、康复治疗师、测量师、建筑和室内工程设计师等专业人员近40人,促进跨专业团队合作,为中心开展养老服务,如长者心理社交支援、康复训练、日间照顾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确保养老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是统筹整合社区人力资源。中心积极倡导社区人士、学生、企业员工和专业人士等进行敬老活动,截至2013年12月,超过三百多名义工为中心提供了服务,促进了社会大众对敬老服务的参与。

第二,强化服务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

中心引入社工工作理念,通过打造八大服务项目,实现了养老服务从一般照料向特色服务拓展,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

一是长者日托服务。由社工、护士、治疗师组成跨专业日托中心团队,为长者量身定制个人照顾计划,进行个性关怀和全面照顾,目前已累计为区内73名长者提供了日间起居照顾、营养膳食、护理、康复及社交活动等服务,降低了日间空巢长者无人照顾的危机,舒缓了护老者的照顾压力。

二是医疗康复服务。设立护士咨询站,中心护士每日为长者提供基础健康评估和咨询服务,协助长者定期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另外,积极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二院、广州市脑科医院长期保持良好合作,邀请医生及药师开展长者健康类讲座和用药咨询讲座超过100次,为长者讲解防病、治病和安全用药知识,解答健康方面的困惑。

三是长者个案辅导。中心社工通过评估长者的需求,采取个案管理模式,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包括提供情绪疏导、社会支援等服务,协助长者解决因身体老化带来健康和自我照顾的困难,或情绪困扰、缺乏社会支援、人际关系等问题,使长者更好地适应晚年生活。

四是护老资源服务。为方便长者的晚年生活,减轻护老者的照顾压力,中心提供护老用品选择咨询评估和培训服务,协助长者选择合适的护老用品,并提供产品使用培训,提升长者居家安全。另外,中心为长者及社区人士提供模拟家居和护老产品展示,并通过广州日报、老人报、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提升社区对居家安全的重视。

五是团康活动。定期为长者开展节庆联欢、生日聚会、旅游外出、社交小组等活动累计约三百七十多次,为其增添生活欢欣和情趣,深受长者的欢迎。

六是长者兴趣小组。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中心设置老友记学堂,开展各项兴趣小组及文化课程,累计开展25个班组近2000次课程,同时每年开展长者才艺汇演及作品展览活动,较好地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七是社区探访服务。与300多户独居或空巢老人建立了良好信任关系,定期开展上门探访、电话慰问服务,消除长者的苦闷和烦恼。经探访评估后,为有需求的长者提供如社工辅导、康复指导,切实解决了长者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八是长者义工服务。实行“社工+义工”的联动模式,搭建义工多元发展和服务的平台,鼓励长者及社区人士参与义务工作,并与汇丰银行、中山二院、脑科医院等单位的义工团体合作,开展义剪、探访、健康教育、活动协助等服务,推荐义工参加不同的培训或者讲座,令义工从中体会自我价值和快乐,营造社区互助关怀的氛围。

第三,强化培训功能,促进服务水平专业化。

中心把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软件支撑来抓,着重开展三类对象的服务培训。一是培训长者。根据长者的需求和兴趣,开展健康保健、科学文化、社区交往等知识培训,协助长者预防老年疾病,实现老有所学。二是培训为老服务人员。为居家养老服务员、助老员、为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等群体,提供现场的老人照顾技巧教学和家居养老模拟实践。三是培训家庭照顾者。为长期留于家中照顾体弱长者的家庭,提供照顾技巧的培训,同时开展家庭成员的心理疏导培训,舒缓困难和压力,改善家庭的整体生活质素。通过开展养老服务培训,在让更多的人关心照顾长者、敬老爱老的同时,也让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心自运营以来,累计培训已超过10000人次。

第四,强化转介功能,简化养老服务提供方式。

为了早期发掘、及时协助、妥善处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中心建立适应越秀区情况的多机构合作和转介机制,设置“长者一线通”热线转介服务平台,老年人通过拨打“长者一线通”,既能及时了解全区养老服务政策和项目,又能享受越秀星光平安宝、机构养老、家政服务、义工服务、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医疗服务、残疾长者服务、助老巡视等服务。自“长者一线通”开通至今,已经接受1200多位长者的来电咨询,并成功为100多位长者提供了转介服务。

第五,强化示范功能,探索和推广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开展服务以来,着力在建设理念、整体设计、服务提供、管理运行上大胆探索创新,并且做到研究及服务并进,同时积极探索为老服务的本土化经验,投身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不吝分享自身经验,为其他机构提供培训及咨询服务,提供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参考。中心环境、中心人员工作态度、服务内容等满意度均达95%以上。目前,累计接待媒体采访30多次,接待参观学习调研150多次,连续两届获得全国老年社工优秀案例奖及单位组织奖,得到各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肯定。

“个别关怀,全面照顾”,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也是我们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以上经验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启发,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谢谢!

  (二)绚烂的生命

——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分享

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图为: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副总干事王娟发言

是由深圳市妇联“阳光家庭”项目转型升级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社会创新研究联盟成员单位和广东省妇联战略合作单位。目前承接运营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转移服务项目以及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基金会资助项目共计17个,项目金额约900万。机构现有各类专业服务和辅助人员84人,其中持证社工42人,本土督导8人。三年里,我们不断转型、升级和开拓,以“专注家庭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共融”为使命,积极探索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下面,主要向各位分享一些中心在开展妇女社会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是立足客观现实需求梳理目标群体。妇女社会工作的开展仅仅是众多服务领域中一方面,然而由于现实的客观需求,基于最大多数群体做好文章。据深圳妇儿工委提供的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1054.7万,其中女性为483.1万;深圳0—17岁常住人口134.4万,其中女性为59.6万。深圳女性既有和其他城市女性一样的关于家庭婚恋、亲子教育的服务需要,也有作为移民城市女性的特殊需要,包括社会支持网络薄弱、面临更多婚变、家暴和跨境等家庭挑战。除此以外,伴随社会分层明显,不同女性群体的服务需要也完全不同,对我们的调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二是面向社区妇女、特殊女性群体和妇女骨干实施个性化的分类服务。针对社区妇女,我们以“服务中心”为平台,提供妇女互助、增能方面的服务;针对特殊女性群体,我们单独申请公益资源开展项目化服务;在这两类人群的服务过程中,我们发展出第三类群体——妇女骨干,他们成为义工骨干和重要合作伙伴,参与到我们的服务实施中。

三是抓住相关群体和最易参与群体形成辐射效应。从机构战略规划、到项目具体实施,都紧紧抓住与妇女关系最为密切的老人和儿童开展好工作,因为我们发现妇女所面对的问题绝非妇女自身的问题,妇女最需要的服务不是针对她们自身的,而是针对老人儿童的,服务好老人和孩子,她们就解放了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就业、素质提升等。我们正在启动“UPS幸福社云创计划”,就是根本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招募单亲母亲在社区创办食堂,不仅解决灵活就业问题,还将帮助更多的单亲家庭缓解子女照顾问题,形成了妇女社会工作的系统推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式基于此,我们已经开展的相亲联谊、婚恋辅导和亲子服务,以及覆盖全市的为单亲家庭和失业妇女服务的阳光妈妈项目,以及未开展但想为之努力的婚前辅导、不孕家庭个案辅导、失独家庭服务以及家事调解服务等服务项目等都始终抓住这一特点来展开。目前,虽然我们已经拥有5家社区服务中心,2家区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多个公益类项目,还有2个政府职能转移类项目,以及1家正在筹建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但我们始终做好专业坚守,不盲目扩大规模,抢占“地盘”。

四是全力打造并经营好特色品牌服务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针对社区妇女的“妇女互助会”项目和针对特殊女性群体的“阳光妈妈”项目。自发组建了一个“社区关爱基金”,帮助社区内其他弱势妇女。“妇女互助会”服务项目平均每年服务会员2400人次,发展为“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互助组织。联合基层妇联和社区服务中心力量,形成服务网络,使8人工作团队服务全市“阳光妈妈”成为可能。从需求出发,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手法。

五是按照为妇女工作与妇女工作的工作思路开展服务。不仅将妇女看做我们的服务对象,还将妇女武装起来成为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工作的新力量。例如我们2013年与人口福利基金会合作的 “UPS银龄计划”,就塑造培训出了不少在香港工作拿着高薪的妇女成为动员其他妇女自立自强的典范。

六是坚持走示范带动发展之路积极孵化培育妇女社会工作新力量。在一线服务的基础上,我们推动研究和倡导工作,希望从更高层面做一些改变,包括通过出版案例集和输出督导去推广服务经验、协助协会制定领域指标体系去引领行业标准、配合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参与政策调研。我们正在帮助广东关爱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筹办妇女儿童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及公益人才培养、帮助惠州市妇联创办红紫荆妇女儿童服务基地项目、帮助昆山市妇联运营家综服务项目,并且同时配套督导培训,向中心辐射的惠州、厦门等地区输送督导服务,开展具有前沿性的高端培训,培育出新的人才。通过以上的带动项目,将阳光的经验广泛播种到新的土地,逐渐形成妇女社会工作系统内部的支持网络体系,使得各种资源形成聚集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朝新的战略目标发展,继续服务-督导-研究一体化的进程。我们希望,透过我们的服务,展现我们服务对象的绚烂,展现我们社工的绚烂,展现生命的绚烂!

 

 

(三)“心在‘企’航”

——企业社会工作经验分享

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图为: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甘照寰发言

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以“企业社工为品牌,社区服务为主力,岗位社工为基石”的战略定位发展社工服务。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指导下、广东省民政厅的关怀下、深圳市民政局及龙岗区政府等单位的推进下,至诚目前拥有员工238名,社工196人,其中企业社工53名。

自2010年8月运营龙岗区第一家企业自主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以来,至诚已启动企业社工项目8个,吸引了20个行业121家企业购买社工,服务达216053人次,社工人均服务达4076.5人次。在2013年满意度调查中,有95.2%的人同意“社工的工作有实际价值”,80.75%人同意或非常同意“社工改善了员工/企业关系”,88.3%的人通过社工提供个案服务、心理辅导中得到了帮助。

三年来,至诚实践了企业社工的“社群权益”、“个体权益”及“综合视角”的三种服务取向模式,“企业为本”、“园区为本”、“社区为本”的三种区域覆盖模式,“全面服务”、“单项服务”、“单个群体”的三种服务模式,“企业全额”、“政企1:1资金比例”、“政府全额”的三种服务购买模式,企业、工会、劳动保障三种资源依赖模式等各种尝试举措。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全国企业社会工作示范单位”、“中国第二届公益慈善大赛项目铜奖”、“广东省优秀社工服务项目三等奖”、“深圳市青年社会组织十大公益项目典范”、“龙岗区优秀社会组织案例”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将重点以“和谐劳资社工综合服务站”和“工伤探视”项目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企业社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一、和谐劳动关系社工综合服务站项目

和谐劳动关系社工综合服务站是深圳市最大的企业社工项目,共有且社工29名。项目以政府、企业1:1资金配比投入,通过企业-社区-街道-区调解网络体系建设,从预防与发展的角度,至诚企业社工与现行的劳动关系工作相结合,共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自2012年底启动以来,服务了114家企业,项目社工共参与及独立调解案件1721宗;共帮助92家企业建立调解委员会,66家企业建立劳动关系联络员制度;共开展各类知识培训74场,宣传、康娱活动60场,专题活动270场,走访企业2136次,解答各类咨询1082人。该项目有几大亮点:

一是完善-街道-社区-企业四级调解网络,实现签约企业无越级上访的群体性劳资案件的发生。至诚社工协助符合条件的签约企业建立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联络员制度,建立企业层级的调解组织自治架构;运用“社工调解ABC理论”参与社区调解,通过“情绪疏导+调解介入+后续跟进”的模式,提高了劳资纠纷的调解效率和成功率,实纠纷化解率92%,降低重复调解案件率。

二是设计了56项服务的服务菜单,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促进企业与员工关系。提供多样化宣传、教育、申诉、康娱服务,从源头上预防劳动关系双方不和谐因素的发生。涵盖劳资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稳定企业人才、协助企业员工提升职业技能、员工心理健康辅导和情绪疏导、康娱活动等十大方面,实现与企业和员工实际需求有效对接。有效加强了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普及,关注了企业员工精神层面生活。

三是依托行政体系,整合各类资源约合人民币近30万元,极大增强了项目目标实现能力。该项目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区人力资源局、民政局、总工会及各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多方参与共建,推动力度大,为项目实施各项服务计划扫清了障碍。项目运作期间,以至诚社工机构为平台,整合到了基金会、爱心企业、工会等物资、义工和讲师课程资源的支持。

通过至诚社工的努力,实现了114家签约企业100%对社工的知晓。85%以上企业在社工服务过程中感受到社工服务的作用,并有约40%的企业主动寻求社工开展服务。

二、工伤探视项目

工伤探视项目是以龙岗区企事业单位工伤住院一周以上的职工为对象,选定覆盖企业多、职工比较集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岗三家医院为试点单位,派驻3名社工分驻在各试点医院,开展工伤探视工作。截止目前开展个案服务377个,累计服务1131人次,探访2301人次,提供法律咨询20人次,化解劳资纠纷隐患6宗。通过工伤探视,社工了解职工受伤原因、对工伤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减压,鼓励工伤职工积极面对伤痛,早日康复回到工作岗位。该项目的亮点主要有三:

第一,群体明确,针对性强。即龙岗区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时间内或者因为工作原因而受伤住院的职工。至诚社工驻点医院,对入院的工伤职工,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跟进,100%评估跟进工伤职工问题,实现“凡伤必探,凡伤必帮,全面探访,全面帮助”工伤慰问工作机制。

第二,链接工会的福利资源。该项目与工会充分合作,嵌入“工会职工慰问”环节,引入工会对工伤员工的帮扶资源,为每一位慰问员工提供对应的慰问资金。截止目前,工会已为377名工伤患者提供了188500元帮扶资金。

第三,促进职工工作条件的改善。至诚社工以扎根在医院的模式,与工伤职工零距离相处和沟通,建立良好有序的工伤员工咨询和申诉通道(区总工会—街道工会—企业工会),及时反馈解决方式和解决结果,发挥工会社工作为工伤员工与企业的第三方的润滑作用。每月底对当月工伤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向工会汇报工伤原因和企业落实工伤待遇规定的情况,推动企业用工安全及职业健康条件的改善。在社工的推动下,超过90%的企业老板或工会代表能够到医院探望慰问工伤职工,并推动工会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与检查工作。

目前,是企业社工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广东省经济转型时期,它有非常大的服务需求有服务质素的要求。社工机构要迎难而上,协助缓解政府与市场失灵的社会压力。至诚将在企业社工领域奋力拼搏,积极探索,以实现全国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单位的“创新”和“示范”的使命。

(四)“社区·青年·参与”——青少年服务经验分享

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图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代表廖倩婷发言

“启创”成立于2008年2月,是一个追求卓越及创新的社会服务机构, 提供前线社会服务、研究、培训、咨询及评估服务。我们致力于中国南方社会服务的创新,以诚信及公义为核心价值,结合内地和香港的资源和优势,扎根广东和四川两省,提供专业和卓越的社会服务,倡导政策及服务改善,携手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建立一个关爱、平等、公义的社会,让人人过有尊严的生活。

2008年2月15日, 中山大学罗观翠教授率领她的第一批社工系毕业生成立 “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同时联合罗教授创办的“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共同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发展。2009年,为进一步参与推动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成立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0年, 为进一步推动顺德区青少年服务的专业化,促进民间资本在社会服务中的发挥,成立佛山市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目前,启创的服务覆盖广州、顺德、南海、中山、汶川,并于2011年成立启创(香港)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推动内地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及社工人才培养。

青少年服务是启创社会服务的重要部分,我们的青年服务理念是“源于需求、立于社区、富于创新”,目前启创运作的青少年服务项目包括有青年地带、飞扬地带、顺德创艺坊、乐从沙边青年坊等,在青少年成长关注、青少年艺术发展、本异地青少年共融等方面均有涉猎。下面将会以飞扬地带项目为例,与大家分享启创在青少年服务中的经验。

飞扬地带是以“Discover——发掘青少年潜能, Develop——发展青少年多元智能, Devote——发挥青少年贡献社会精神”为服务理念的青少年服务项目,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服务体系,为顺德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覆盖顺德容桂、乐从两大镇街,拥有8个驻校服务点,5个到校服务点以及2个社区青少年中心。自2010年9月至今年1月,飞扬地带吸引进站88135人次,登记会员1413人,提供各类青少年服务1546次,服务86889人次,跟进个案296个,带动青少年义工服务370次。在飞扬地带项目中,可以体现启创在青少年服务中几点经验:

一、明确项目定位,凸显青少年项目的独特性

在青少年领域的服务项目有很多,卓越的青少年项目应该要植根本土情况以明晰项目定位。飞扬地带项目因应顺德本地的青少年特点而建立,其因而有其项目特色的3D服务理念。除此以外,根据顺德地区民间资本丰富的特点,启创在与合作方沟通协商过后,也把飞扬地带项目定位为“调动民间资本社会参与”的青少年项目。明确的定位让飞扬地带在服务中能够重视民间资本的运用,在启创各青少年项目中体现其独特性。

二、策略性发展目标,保证服务的适切性

社会服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青少年服务也一样。在项目整体定位之下,因应青少年需求、社会坏境等因素的变化,以及项目发展的情况制定年度发展目标,让服务能够及时满足青少年成长的需要。飞扬地带的第一年以建立健康快乐青少年服务站点为目标,以发展性服务为主吸引青少年的参与。第二年则增加预防性工作比例,重点发展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第三年,随着服务的深化,增加深入青少年问题的关注,新增辍学学生跟进计划。通过逐年的对比可以看出整个服务正在深化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面向,体现青少年服务发展的活力。

三、灵活运用社区资产,保持服务的创新性

每个社区均拥有多样化的社区资产,它们可以是商户、场地、群体,也可以是人文特征、青年创意、艺术手法等,善于运用社区资产,能够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丰富资源,激发青少年服务的创新性。飞扬地带项目不但与政府、社区居委合作,也主动链接如广东格兰仕集团、海尔集团、九九多一文具、星巴克等企业资源,同时与社会企业、庇护工场等均有合作,不同的社区资源让项目不断产生如“有营有格迎新春”、“企业GO GO GO ”、“再见沙头”等创新服务。

最后,其实无论是项目定位、发展目标还是资源运用,最终都能归结为“源于需求”这一服务根基,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关注服务需要”才是最重要的经验。

(五)构筑不断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助残康复经验分享

江门市利民社工机构

 

图为: 江门市利民社工机构徐春玲代表发言

 江门市首个“利民社工中心”成立于2009年12月,是江门市首家社工类社会组织,是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也是广东省首批医务社工实践基地,其前身是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医务社工部。发展至今已在蓬江区、新会区、恩平市等地共注册4家独立的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机构旨在发展有特色的江门社会工作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医务、残障、农村、老年人及长期病患者、工伤康复、社会工作专业咨询培训及研究等。在诸多服务领域中,为残疾人服务是我们主打的品牌,目前已经具有残疾人居家康复、居家无障碍改造、圆梦行动等比较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项目。下面,我将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助残服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积极借鉴和利用先进经验、历史基础和政策环境

2006年,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首设医务社工部,之后发展成立江门市第一间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过程中其实步履维艰。从利民本身的一个发展轨迹来看,正是由于积极借鉴和利用了广州和深圳乃至香港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历史基础,才使得我们有机会在“家庭病床服务、居家无障碍、社工+义工服务、居家养残服务”等本土化社会工作的探索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我们紧紧抓住江门市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契机,探索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并建立本土化的品牌项目。当然,在艰难的时候,需要有一些坚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持,更需要学会利用政策环境来丰富开展工作的物质保障。

二、多专业团队合作整合多方资源

残疾人服务涉及到医疗、护理、就业、教育、社会等各方面,我们的团队有医生、社工、护士、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家政人员、工程人员等多专业人员,这为开展多元化助残服务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同时,机构积极整合残联、卫生、社保、民政、高校、社会企业、慈善团体、媒体等资源,为助残服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如2010年,香港台山同乡总会慈善基金捐赠20万人民币用于资助江门市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治疗;2011年,香港圆玄学院捐赠30万港币用于购买残疾人无障碍车,由机构免费接送残疾人就医或外出;2013年,广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捐赠十台价值10万的脑瘫儿童轮椅,广东狮子会光明服务队、广东狮子会中江服务队各为贫困残疾儿童捐赠5万元康复经费。

三、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专业服务

残疾人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特征,开展服务前,我们会组织各专业人员对残疾人进行各方面的需求评估,然后再为其量身制订服务计划。如恩平市圣堂镇63岁的冯阿姨,是一位病了十年的肢体二级残疾人。经团队评估后,我们根据其需求,为其提供各类专业服务:针对其肢体功能障碍,长期病患的情况,由社工为其转介建立“家庭病床”,助其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病患;针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康复医疗费用的问题,社工协助其申请残联、慈善会、社会企业等力量的资助;针对其行动不便,在家里使用轮椅、如厕等日常生活不方便的情况,由社工协调为其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针对其儿子长期在外,缺乏陪伴的情况,由社工定期上门为其提供情绪支持、心理疏导、陪伴等服务,并借助残疾人无障碍车,协助冯阿姨参加村里的节日文化活动,助其走出圣堂镇,圆其游览恩平市区,感受恩城十年变化的梦想。现在,冯阿姨的病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她可以自己拄着拐杖走出村口,身体的恢复和心情的愉悦,让她和她的家属十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幸福。

四、走课题带动项目之路,注重社工介入残障康复工作的方法总结和提升

机构注重人才的培养,以项目形式培养人才,并通过与高校、政府部门等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项目,如2012年,恩平市利民残疾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与残联联合开展《恩平市特殊儿童家属资源中心运作模式初探》课题研究,并向省残联申报。通过课题立项,我们开展恩平市特殊儿童及家属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个案跟进、资源链接、情绪支持等服务,并借助市—镇(街)—社区(村)三级残联组织体系,到各镇(街)、社区开展残疾儿童早期介入及发现活动。通过课题的开展,直接推动了恩平市特殊儿童项目的发展,2012年7-12月,共发现了43名残疾儿童,为他们提供了250多人次的服务,并转介了21名儿童到恩平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接受康复教育服务。该课题同时也获得了2012年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五、构建不断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发展至今,在各级政府部门扶持社工组织和推动养老助残服务的政策导向下,借助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的支持和平台,利民社工机构已从最初的残疾人机构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综合性助残服务,构筑了“机构—社区—家庭”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涵盖了居家养护、居家无障碍改造、残疾预防及康复知识宣传、瘫痪患者及家属互助组服务、助残义工、残疾人居家职业康复及技能培训、特殊儿童家属服务等,并将服务从市区延伸到农村,形成了一个集“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为一体的涵盖城区和农村的大型服务体系。2013年,累计开展2700名残疾人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开展51471人次社保知识及残疾知识宣传,协助196名残疾人申请残联机构康复服务,协助292名残疾人申请残联居家康复服务,协助92名残疾儿童申请康复教育服务,为170名残疾人提供残疾早期介入服务,为124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无障碍改造服务,为38名残疾人提供居家职业培训服务,为68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养护服务,助148名残疾人外出圆梦。2013年7月,利民社工机构在恩平市圣堂镇三山村设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将这些服务延伸到农村,带动了当地养老、助残、社区服务的发展,被江门市委书记刘海称为“三山模式”,并可能成为江门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杆或试点。

在政府和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的支持和推动下,在全体同工的努力下,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3年1月,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恩平市利民残疾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分别获得“侨乡杜鹃花奖”优秀社工机构称号。2014年1月,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获“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在新的起点,我们更加需要以坚定的信念去努力和探索。

本文为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投稿信息如下:

网址:www.swchina.org

电话:010-65000594

传真:010-65016220

邮箱:edit@swchina.or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甲6

邮编:100020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build/2014/0410/129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