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研究

 

一、地位与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己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理论基础与技巧、实践、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大支柱。理论方面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干预理论,具体技巧包括倾听、同理、接纳、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具体明确且可以较快学会的,与之相比较,价值观显得很是难以捉摸把握。橫观各类院系,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与社工相比可谓十分强调价值观的专业。有些社工界的同行甚至同样认为,想要达到助人的目的,只要掌握运用各种技能就够了,把价值观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然而深刻剖析各种理论技巧会发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基础。例如,社会工作讲求要接纳案主,如果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案主价值观有着冲突的,为何还要接纳案主呢?这背后的原因机制在于,社会工作者相信个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即便在困境之中也有改变的潜能和动力,个人有权力决定有关自己的事情,因此社工不能用不平等的心态看待案主,应该尊重案主作为个人所具有的不可剥夺的东西。这完全不同于病理学把案主看成无能的、残缺的个体。价值观渗透在社会工作者选择何种助人方法之中 ,但这也为社会工作者制造了伦理困境。可以说,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的使命决定了它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区分其它专业的显著标志,首先有价值观,然后衍生出各种具体的理论技巧。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务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是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社会工作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在于帮助困难的人,提升个人潜能,或者改变环境,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社会工作并不像某些专业一样,只要掌握了技能就可以做好工作,它不是纯技术性的,有着深厚的价值基础。助人本身是一种善意的事业,价值观体现了社工对集体责任的思考,对案主、机构、同事、社会的承诺,隐含了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中的角色。第二,影响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同事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工作作者本人选择为何种类型的案主服务,选择对服务对象使用哪种服务方法。有些社会工作者喜欢为穷人服务,有些则倾向于为富人服务;有些社会工作者偏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有些爱用行为主义疗法,这些均收到价值观的影响。第三,社会工作价值观会影响到实务工作中伦理两难的解决。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为案主保密,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相关利益的第三方,这种两难问题的最终决定是基于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价值本质的信念。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可能与专业价值观有所冲突,这时社会工作者须清醒意识到个人价值观在服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二、历史与内涵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如此重要,它的定义又是什么?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追踪在哪儿?价值首先是一种哲学定义,源于拉丁文valere,含义是有力量的,超越的,有价值的。价值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并随着经验积累而不断修正进化的;是有关何者对人类是好的信念、偏好或假设,也即说它不是对世界是怎样的判断,而是有关世界应当如何的断言。价值观则是价值的系统化,是概括性的、对期望事物带有情感色彩、有历史起源与经验基础、被一群体共同认定同时也模塑群体的行为规范。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同样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贫困问题随之而来,最初由教会开展的济贫事业越来越难以应对,这样,救济穷人的事业转移到政府职能之中,1601年,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以法案的方式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事业的方式,显示了社会福利制度化进程,并成为后来各国实施社会救助的依据。同样是工业化较早的德国,为解决贫困问题,于1788年实行“汉堡制”,在该市设立一个中央办事处,全市分为若干个区,每区设置监察员和救济员,救济的方式包括:助人自助;为失业者找工作;患病者送往医院治疗;禁止对沿街乞食者施舍等。后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城改造了汉堡制,提出“爱尔伯福制”,即赈济员要到被救助者家中作调查,明确后方能给予补助,且补助是法定的最低标准,不许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首先在英国出现,后扩展到美国,形成一个风行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运动。该会社的目标在于把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成立中央的管理与联系机构,把市划分为若干个区,每区设立分支机构,配有志愿委员会主持工作,救济机构受理救助案件的登记,对搜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调查。慈善组织会社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一,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确定采取何种救济措施,强调调查后按照个别情况对对案件分别予以处理,这种个别调查的方式成了个案工作的开端;其二,推动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等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为社区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睦邻组织运动是在慈善组织会社之后兴起的一项运动,同样是由牧师首创。睦邻服务中心设立贫民区,让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开展;发动当地人力,培养其互助合作的精神,并尽量将本国及外国的文化介绍给当地居民。睦邻组织运动说明,社会工作旨在寻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当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入手;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工作为对象,以促进全面的社会福利为目的;社会工作的方法不仅局限于个案工作,还可以有团体工作及社区组织。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从20世纪开始,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组织渐渐发展,专业性社会工作逐渐成熟。从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经历了从志愿性工作到行业性工作,进而发展到专业性工作这样一个脉络。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价值观也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价值观到专业价值观。
    从社会工作价值观伴随社会工作成长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哲学思想所源自的假设。一是对人本身的尊重。人是独立的个体,不应因性别、种族、身份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不能被“异化”成物体来对待,个人的价值不可被外界衡量,因为人本身是万物的尺度;二是个别化。人是有思想和能动性的,每个人都具有特殊性的一面,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即为同一性。个人的独特性需要被接纳。三是相信个人具有自我成长、改变、发展的能力。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便根植于这样的假设之中。这种假设的基础主要是新教伦理与基督教人到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新教伦理精神有着深刻细致的描述。此书论证了勤劳工作是上帝的荣耀,为美德,奢侈浪费追求物质享受是罪恶,工作本身即为目的,是荣耀上帝的事情。肯定了现世劳动对于以后荣登天国的积极作用,鼓励人民投入到世俗生活之中,是对天主教忽视现世生活的否定。新教伦理树立起人的权威。社会工作最初的源头均是由教会人士举办,由此看出了其与宗教的渊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逐渐形成一股潮流,呼声越来越高,反对中世纪对人性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个性的张扬,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大胆地把人放在世界万物的最前列。由此,带来了文化、艺术、科技上的繁荣。在个人与社会谁更高的问题上,西方社会思想无疑是选择前者。个人是社会的基础、出发点和落脚点。个人主义成为西方价值体系核心部分之一。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分法具有多样性,见仁见智。莫拉莱斯和谢弗把其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对人的价值偏好、对社会的价值偏好、社会工作的工具价值。第一方面包括相信人的尊严与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人有动机和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个人需要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人具有归属性,共同需求和特殊性。第二方面包括社会须提供机会让个人发展;社会当提供资源与服务,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人人具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第三方面包括社会工作者相信所有人均应受尊敬与尊严,使人有机会决定自我生活方向;协助个人与他人互动建立满足人人需求的社会;相信人的独特性而不以刻板印象对待。概括起来,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有:尊重个人价值与尊严、案主自决、提供机会和资源、赋权、平等、社会正义、保密与隐私、分享。

 

核心价值观则是最能反映社会工作本质的、从众多价值观中提炼出来的灵魂的东西。其它价值观均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此,美国社会工作《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总结了社会工作的六个核心价值观:
    1.服务。社会工作者推动超越个人私利的服务。社会工作者服务的目的不在于自身利益的满足,在于无私帮助他人。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本质体现,服务即是“助人自助”。这种服务不同于其它服务行业。一般性服务行业在于通过提供此种服务获得有关自身利益的报酬,而社会工作的服务在于帮助案主解决目前困境,提升将来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或推动环境的改变,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达到个人问题的解决。环境的改变往往能帮助更多人解决困境。失业不单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或积极性不够,也许是在于体制限制,为就业者提供更多信息的渠道,改变不合理的就业歧视规则制度反而是从根本上帮助了求业者。服务是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的结合,是个人归因和社会归因的结合,是社会工作者基本的使命。

2.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不仅仅做微观的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也做宏观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制度。社会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社会变革,弱势群体和受压迫的人群一直是社会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同他们一道工作,代表他们的利益追求社会变革,以达到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倡导是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公正的一种是手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追求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需要同盟军的支持。

3.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工作者对每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同时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头来自于基督教人道主义精神,把个人看能有能力的完整的个体,是社会工作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接纳、案主自决及非批判态度等原则来源于社会工作如何看待案主,是社工尊重案主的体现。看待个人应当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之中。优势视角理论特别强调案主本身及所处环境的优势资源,人的发展不设限。
    4.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明白人际关系与人群内部的关系是重要的变革工具。社工帮助案主并不是社工自己拿资源,而是动用人际内的资源,整合环境资源,使得“大家帮助大家”。社工面临急需资金的案主,直接给予其财物不能从根源上帮助其解决困境,并且这种做法并不是社工职能所在,体现不了社工的专业性。社工需意识到资源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此,社工还需承担资源联络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与各个部门联络好关系,以便掌握更多的资源。

5.诚信。社会工作者始终意识到专业的使命、价值观、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用与之相符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隐私和保密的东西非常重要,这涉及到一开始案主对于工作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度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密切相关。专业关系贯穿到服务过程的始终,影响着服务质量。诚信不仅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6.能力。社会工作者不断致力于增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服务人类的实践中去。在美国,从事社会工作最低学历是本科,且要有200小时以上的专业实习,才能持证上岗,这种要求便是对社会工作者能力的要求。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者,因为有了能力的要求,保障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和社会信任度。若社工门槛过低,社工素质与能力跟不上专业期望,会直接影响大众对社工的评价,对社工服务承诺的怀疑。

 

三、反思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与人生的终极关怀,它不仅关注个人命运,而且目光延伸至整个社会,关注社会的平等与不公。社会工作最初发展的价值基石是人道主义,它是可以超越国界、民族和意识形态而被大家所接受的价值理念。正是在人道主义的价值观的指引下,关注弱势群体,助人自助的社工本质不断激发一代又一代社工人的努力和奉献。 从这一方面讲,社工是一门有别于其他专业的高尚专业。社工的服务的对象是人,但要使助人有效果,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接案—预估—计划—介入—结案是社工通用服务模式,故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想要做好一门既科学又艺术的职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对社会工作者本人的要求很高。正如前文论述,仅仅掌握技术并不能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工,身为社工者,需做到德与才的兼备。长时间接受专业接纳、人本、非批判态度的熏陶和沟通、危机处理技巧的训练,社工本人也会变得豁达、大度,个人的生命阅历也会融入到服务之中。一定程度上说,一个好的社工,会是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和对事物有着独到见解的人。,价值观不断被个人内化,专业自我无疑会影响到个人自我,这即是“助人自助”的另一层内涵:助人者,自助也。通过对他人的帮助,自己也会得到成长。
    我们一直讲社工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剖析,所有核心价值观指向的对象都是人。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人和个人,作为人类整体的人和作为个体的人。在讲到价值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受新教伦理和基督教人道主义影响的痕迹,且不论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单论怎样看待个人主义、人本主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科技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不断地被模塑着,人改造世界的力量显现了出来。但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也制造着分化与贫穷,伴随着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而这反过来影响究竟怎样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种种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是否我们应稍微停止下前进的脚步?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怎样处置?人是否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宣言那样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类价值和地位的绝对化,会使个人失去对身外之物的敬畏之心,把人本身作为信仰,人类也就失去了信仰。

本文为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投稿信息如下:

网址:www.swchina.org

电话:010-65000594

传真:010-65016220

邮箱:edit@swchina.or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甲6

邮编:100020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4/0409/129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