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社会工作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

社会工作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群众工作

全面快速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蓬奇

(2013年5月25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里,我愿意以“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群众工作,全面快速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为题,同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些看法。

一、如何认识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对这一重要判断,我们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一)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必须把握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挫折,最后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其原因固然复杂,但群众的支持是决定性力量。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所谓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盛衰的根本因素就是这个道理。

(二)从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看,必须要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这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是,由于新时期群众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阶层复杂化、格局多样化,增大了群众工作的难度,这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流失。因此,必须重视和改进群众工作。

(三)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看,必须夯实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性任务。大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人的幸福梦想组合而成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将保障改善民生和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重点,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推进“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结论: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加强群众工作、改进群众工作。

二、如何认识社会工作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管理,也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个人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带来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多发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概念划分、价值取向、利益诉求也变化了,群众工作如果再沿袭传统的做法,恐怕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群众工作必须加以改进,以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更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丰富其内涵和外延,提升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效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专业社会工作。

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根据中组部对社会工作的定义并结合实践,我们提出我国社会工作应该遵循的几个关键因素是: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二是要坚持“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仁爱互助、平等守信”的核心价值观;三是要坚持“为民解难,助人自助”的宗旨与理念;四是要把“有困难、有需求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作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五是要以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作为专业知识;六是要坚持“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思想和物质方面的障碍,恢复并融入社会功能,达到其自我发展的目的”的工作方法;七是要坚持“尊重案主权益、严守案主秘密、公平服务大众、恪守公私分明、维护公平正义”的伦理守则。因此,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要对困难群体有深厚的感情,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也是一个出色的群众工作者。

由此我们发现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是密切相连的。其表现在:一是在宗旨上具有相通性。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与管理。群众工作是服务人的工作,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是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同群众工作的价值追求有相通之处。二是在内容上有重合性。社会工作做为专业工作,涵盖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权益保护等内容,这些也是群众工作所关注的内容。社会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工作的成效。三是在工作方法上有互补性。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重要理论判断。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系列好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些是社会工作要学习、吸收和采纳的。而社会工作以其科学的、现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改进群众工作也提供了可贵借鉴和有益补充。由此不难看出,群众工作就是广义的社会工作,而社会工作就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群众工作。既然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宗旨、任务、对象、方法、目的都密切关联,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使社会工作更加符合国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深入、专业,共同为我国的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三、关于加速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

社会工作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复杂性及互动性的特点,实务性很强。重视和提升社会工作的实务性,不仅是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和影响力的关键,也是改进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因此,特别强调的是:

(一)要把加强社会工作实务建设做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是指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则是指在开展社会工作中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近几年的调研实践过程中发现各地在推动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中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色。但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行政推力是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政府尽快转变管理模式,将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社会服务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健全,社会组织功能还严重缺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担负起推动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以适应改进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最主要的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服务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要制定总体规划,将构建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纳入社会建设总体规划中;三是要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使社会服务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是要实施财政支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有困难、有需求的个人与群体。

(二)要将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社会工作实务建设作为重点。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应逐步放开,城乡社区是社会工作的大舞台,两委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提升和完善其自治水平和发展能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城乡社会基层建设的和谐与发展。

(三)要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发展。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利益诉求又各有不同,因此,要确立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突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符合社会管理的需要。要在提供专业服务、疏通利益诉求、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总结并提炼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的管理模式、职业岗位和运作体制,推动社会工作的行业化发展。

(四)要将提升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能力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重点。应该看到,我国社会工作的实务建设是短板,不少社会工作者的理论水平高,但实务能力低,也就是习总书记讲的情商低于智商,这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社会工作从业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在实践中提升“情商”即实务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

(五)要将培养和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社会管理的新兴的、专业的、重要的社会组织。我们要多管齐下,以“党委重视、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等方式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给予指导、帮助、扶持、培育,使他们能够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服务。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0404/12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