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社工之家历史 社会工作在中国:城市社区工作的雏形(二)

社会工作在中国:城市社区工作的雏形(二)

1923年,北平协和医学院聘请美国人兰安生担任公共卫生学教授,开启了中国预防医学的教学与实验活动。1925年,兰安生得到北京市京师警察厅的同意,划定北京市东城内一区为实验基地,正式成立“京师警察厅试办公共卫生事务所”。1928年以后,改称“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事务所”(以下简称“一所”),辖区人口由最初的5万人增加到10万人多一点。

卫生事务所的组织结构

在行政上,一所最初是由京师警察厅管理的,后来归属北平市卫生局。在业务上,则由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负责规划和管理,并提供绝大部分经费。故而,一所名义上是政府机构,实际上是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的教学试验区。但在一所的组织结构上却体现出复合性的特点,自成立之初就设立了董事会,由7人组成,京师警察厅厅长为董事长,警察厅卫生科科长、卫生事务所所长以及兰 安生教授、首善医院院长方石珊等知名人士为董事。董事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和财产保管,并负责聘请卫生事务所所长等重大事项。

所长负责一所的具体行政事务,在所长之下设立了5个股:①第一股,统计兼防疫:主要负责全区的生命统计、死亡调查、传染病管理等;②第二股,环境卫生:主要负责饮水、食品的卫生检查检验,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检查等;③第三股,卫生保健:主要开展妇幼卫生、学校和工厂的治疗保健、居民普通医疗、牙病和结核病的防治等门诊工作;④第四股,公共卫生护理:主要负责地段家庭护理(妇幼、传染病),学校、工厂等群体护理保健及全所的健康教育工作;⑤第五股,总务:负责秘书、后勤事务工作,并配合牙科门诊开设了一个做保健牙刷的工厂。

卫生事务所的工作项目

由于一所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示范区的10万居民,要解决他们从生到死各个生长时期可能出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一所建立了自己的医疗保健网。这个网的基层是地段保健(包括学校卫生和工厂卫生在内),其次是一所医疗保健各科门诊,再次是合同医院(协和医院或其他医院)。

地段保健   一所把示范区划分为20个警察派出所地段,每个地段约有5000居民,地段居民的卫生保健工作主要是通过家庭访视(由约10名公共卫生护士和若干护士实习生)来实现的。除了节假日以外,地段护士每天要进行大约5—10次的家庭访视。凡经地段护士访视过的病人或病家,不仅有访视记录,一所病案室也存有他们的家庭记录,将家庭每个成员的患病及健康情况按规定的表格记录下来;每份家庭记录都有家庭编号和个人编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另一方面,地段还和一所各科门诊紧密配合,对病人进行及时治疗。例如,地段发现有急性传染病患者立即转送一所门诊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则由一所转送合同医院;如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则由一所转回地段,由护士设“家庭病床”进行床边护理和治疗,以及采取必要的和可能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如发现病家有经济困难时,地段护士则将病案转介一所的社会工作人员帮助解决。

各科门诊   一所设立各科门诊的最初意图是想通过治疗来做好预防工作。兰安生顾虑,如果单纯通过预防来实现预防的目的,在中国落后的教育情形下是不能达到的,必须把治疗作为载体,居民才会从看病的过程中接受健康教育。因此,一所尽量设法在门诊开展卫生教育宣传,候诊室里挂上卫生宣传画,医生和护士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及其家人反复介绍治病防病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一所还特别注意妇幼保健,设有产前和产后检查门诊、健康儿童门诊、小儿科门诊、营养门诊和梅毒治疗门诊,但是没有关注到老年人保健。

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分为两类:甲类要求学校负担部分保健费和设立保健室,乙类则不要求学校这样做,因为它们全是公立学校。把学校卫生分为甲乙两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建立甲类学校卫生来示范怎么根据公共卫生原理以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理想模型,而建立乙类学校卫生是想搞一套适合当地社会及经济状况的学校卫生模型,以便于在全国各地推广。学校卫生的工作项目包括健康(或称体格)检查、缺点矫正、医疗服务、传染病管理、环境卫生检查和卫生宣教等方面。

工厂卫生   一所与仁立、燕京两个地毯厂(共有500多名男工和200名女工)和一个玻璃厂(50多名工人)签订合同,开展工厂卫生工作。工厂卫生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内容与上述甲类学校的相仿,除要设立保健室和落实上述6项卫生保健工作外,还要着重考察如何防治职业病、工人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和肺结核病。

在医疗保健网之外,一所的工作还有两大项,一是环境卫生,一是传染病管理和生命统计。环境卫生方面,一所定期用漂白粉消毒30口公用水井的井水,督促自来水公司首次使用漂白粉消毒自来水,派卫生监督员定期巡查示范区内30余座公厕、街道卫生和垃圾污水处理,并巡查饭馆、小摊贩、洗澡堂和理发店的卫生情况。在生命统计和传染病管理方面则遇到了很大困难,因为既没有国家卫生法令强制执行,又触犯了居民的风俗和禁忌,但一所还是尽最大可能争取居民的信任和合作,收集到了一些可靠的资料。

据在一所实习过的宋鸿钊回忆说:“事务所辖区内发现白喉等传染病,我们就和事务所卫生人员一起去病家进行消毒,讲解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所辖区内有人死亡都要向事务所报告,由事务所派人去核实是否传染病,不是传染病,才给出城掩埋证;我们也要随着去检查。当时妓院尚未废除,事务所要经常派人去检查妓女患病情况。此外,还随着公卫人员去辖区内的饭馆、澡堂检查卫生。”(《话说老协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344页)由他的回忆,我们可以窥见一所的工作范围之广。

卫生事务所的成绩和结束

一所将医学和人群联系起来,在世界上是首创,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也只是理论上的教学而没有用于实践,兰安生也因此获得美国公共卫生界的最高奖章。一所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赏的,举其大者约有以下几项:

第一,科学而又持续地开展居民生命统计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自1925年成立时起,一所便开始详细地调查辖区内居民的生老病死情况,写成月报和年报,从未间断过。一所对辖区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以及他们的死亡、生病和死亡情况了解颇细,是现代城市社区工作的典范之作,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尤其是设立地段护士进行家庭访视的做法更值得今天的社区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因为那才是社区工作的精义所在。据一所年报统计,1936—1937年和1937—1938年的年度家庭访视总数分别为36300次和21531次。

第二,注重妇幼保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妇幼保健道路。一所成立产前和产后门诊,训练新型助产士,推行无毒接生,以后又在通州农村轮训旧产婆,大大降低了孕妇死亡率。针对婴儿缺乏甲、丁两种维生素而普通百姓又买不起鱼肝油的状况,一所试用以白菜水加炒黄豆粉调成汁喂养婴幼儿的办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第三,一所门诊构筑起了示范区医疗保健的坚强堡垒,并开展了大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所除星期日外每天上下午都有门诊,根据1937—1938年度年报记载,约有1万多人(3万多人次)前来就诊,其中约有1/3是由地段护士介绍来的,由此可见地段护士的作用有多大。一所的地段护士还承担了卫生宣传的工作,他们对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居民卫生和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得到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今天的社区工作不无启发意义。

第四,一所接受协和医学院所有在校的医学生和护士学生实习,实习期为3到4周,还举办公共卫生医师和护士进修班,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短期考察者,对全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把理论学习和实地锻炼结合起来,这是一所对公共卫生教育的一大贡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事务所的牌子未被摘下,日军也未前来干扰。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下,一所仍然坚持开展工作,继续为辖区居民服务。抗战胜利后,一所的工作恢复如前,裘祖源、何观清相继担任所长。1950年,一所受卫生部委托,招收了最后一班进修公共卫生的护士50名。1951年底,第一卫生事务所改为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自此以后,“公共卫生护士”一词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文章来源:http://family.swchina.org/history/2014/0319/12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