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社工志愿者合力做好昆明暴恐事件伤者心理疏导

社工志愿者合力做好昆明暴恐事件伤者心理疏导

“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是指“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的模式,适用于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多方面。推广“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是基于云南现状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一方面,它鼓励社工将专业的方法、理论运用到实际的项目活动当中,更科学、更理智的帮助案主,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它也通过志愿者本身的资源优势大大降低了活动运作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

“3·01”恐暴事件发生后,“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得到运用。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社会工作者进驻收治伤者最多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带领普通志愿者开展亲情陪护、心理干预等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建阵地,组队伍,做好前期准备

首批进驻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共35人,分别来自昆明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3月4日8:00,社会工作团队一到岗,便成立了昆明3·01社工+志愿者工作站,投入到紧张的服务工作中。

他们首先评估了服务需求,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方案,即通过1社工+1-2心理咨询师的方式组成工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一个科室或病房开展工作,同时,组织志愿者,建立团队工作的支持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

办培训,多交流,明确服务内容

4号下午,社会工作团队面向普通志愿者举办了第一次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集中培训及讨论会,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注册督导师王星波老师主讲,他结合实际案例及基础理论为志愿者讲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内容,并针对本次事件提出了有序、有效、有操作程序的心理志愿服务方案。此后的每天上午,社会工作团队都会召开现场培训会,向志愿者介绍经验,分享心得。

当天晚上,社工+志愿者工作团队正式进入病房开展个案工作,他们通过拉家常、聊心事和病人建立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他们安慰焦急在外等候的家属,维护过道秩序;他们劝告媒体不要询问伤者现场情况,以免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那一刻,感觉我们的心真正连在了一起,为了他们,我也要努力”。回忆起那天的经历,一位普通志愿者面带泪花。

常回访,多跟进,做好后续评估

接下来的几天里,志愿者在社会工作团队的带领下,众志成城,沟通技巧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从最初的“手足无措”逐渐成长为一支可靠、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伤者的情绪得到了平复,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况。

“下一步,我们的服务将主要针对遇难者家属、受害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当晚当值的铁路员工、警务人员、参与伤员运送的相关人员及普通民众等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开展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后期的心理辅导,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跟进,开展回访、评估等。”一位社会工作团队的负责人做了介绍。

据悉,民政厅和团省委将在全省范围内共同推广“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该模式中,社工是工程师,负责考察地质、设计图纸;志愿者是建设者,负责看图施工,社工和志愿者将合力共筑和谐云南的大楼。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0311/117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