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上海社工灾区援助团先遣队”归来后思考

“上海社工灾区援助团先遣队”归来后思考

作为“上海社工灾区援助团专家先遣队”的秘书长,近日,我随同上海和香港两地资深社工专家调研考察了四川绵阳地区的受灾情况,对当地民众所急需的社工方面的服务需求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

社工将成为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要成员

从四川绵阳地区的情况看,目前灾区各项工作正在由紧急救援阶段向灾后重建阶段转变。紧急救援阶段的关键是救人,首先将民众从重灾区、从瓦砾废墟中解救出来。在人员救出、撤离和确保安全之后,救灾工作即将进入复杂而漫长的灾后重建阶段。如何使受灾群众在保存生命的基础上,重树信心、重整资源、重建家园,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一项涉及各个工作方面、各个专业领域的系统工程。

人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特性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医护人员救人性命,专业心理辅导和治疗人员克服心理危机,社工的重点则是重建受灾群众的社会适应,他们在政治权利的保障、经济来源的开拓、社会关系的重建、文化教育的开展等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因此,社会工作和社工作为社会建设方面的专业力量和生力军,将与其他专业和人员一起密切合作,努力成为整个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成员。

社工需要长期开展专业服务

按照国际救灾工作的经验,灾后重建工作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所需要的人财物投入将数倍于紧急救援阶段。在灾后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社会各方面都聚焦灾区和灾区紧急救援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保持这种关心和关怀,如何使受灾群众切实得到持续、必需的帮助,将考验各方面的爱心、耐性和恒心。为此,社工要做好为此而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体能技能的储备。

从调研情况来看,社工服务的对象以直接的受灾群众为主,但也包括救援人员和已经奔赴灾区或在外地的受灾群众家属,还包括这次转移到各地的伤员等人员。服务的内容则包括失去亲人后的哀伤辅导、医疗社会工作、青少年和学校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这些都是马上就需要做的重要领域。社工应成为受灾群众的重要陪伴者开展援助工作不能使各援助方面单单成为

其他地区、其他人员对灾区和受灾群众的外生力量、外来资源。遵循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则,社工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受灾群众重建家园、重新生活的指导者和陪伴者。

无论是哪一个领域的社会工作,社工都应该注意指导、恢复、培育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从对象上说,孤儿、孤老、孤残因为其本身实际情况和能力局限是受助人群的重中之重,但与此同时,当地广大中青年作为人群的关键和核心力量,又是灾后重建工作中必须依托的中坚力量。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提供适当帮助和注意发展对象潜能方面注意侧重、取得实效。

目前社区社会工作的可能做法

从目前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受灾群众目前栖身的主要方式是各地的各类帐篷等临时安置点,并且体育场馆等万人以上的大型安置点正在向上千人、几百人的中小型安置点转变,下一步还会逐步转移到条件稍好的简易房居住,最终入住永久性住宅。这些临时安置点和稍后的简易房居住点将会延续 1~3年,具备社区的基本特征,并且将逐步依托原有的地缘、血缘关系使人群重新聚集。

因此,结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则,运用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的理论,我们目前就可以在这些临时社区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以确保实现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当前主要的做法可以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开展活动。目前在绵阳城乡临时安置的群众来自不同的乡镇和县市,大都彼此互不相识,有必要开展安置点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活动甚至是文娱活动,使大家相互熟悉认识,就近开展自助和互助。

二是提供信息。灾后群众原有的家庭、社区、社会关系断裂,很多人与亲属朋友失散,信息渠道不畅,特别是农村的安置点还没有更多的信息设备和来源。社工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确认身份,联络社会关系,帮助失散家庭、族群、朋辈尽快重新团聚;一方面也急需上传群众需求,下达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关怀和各方面的救灾政策和措施。通过信息畅通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三是建立组织。目前安置点内的外来组织和资源比较丰富,但如何发挥受灾群众的主动性,将他们自身组织起来,并纳入统一的救灾指挥系统是较为缺失的关键工作。通过社区自治原则,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马上开展起来。社工可以通过与受灾群众接触、建立专业关系,发现中坚分子和恢复发展其能力,适时建立组织网络,逐步恢复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重归正常的社区生活,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4/0303/11173.shtml